新浪财经

环境灾难袭扰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5:17 《财经文摘》

  美国《外交》杂志2007年9-10月刊刊登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专家易明(Elizabeth Economy)女士的文章,杂志主编吉丹·罗斯(Gideon Rose)还对易明进行了采访。文章认为,尽管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环保规划,但是它很难对各个方面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加强执行机构力的同时,中国还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值得乐观的是,中国的一部分领导人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已经开始正视环境问题。

  法国《拓展》杂志特邀法国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中国政策研究专家戈德曼针对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做了评述,文章认为,以胡锦涛、温家宝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完善,更注重重新分配,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巩固了中共自身的地位。

  中国的环境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正在加重

中国经济发展的负担;不断攀升的空气污染指标正在危害着千百万中国人的健康;大片的土地正在退化为荒漠。中国正成为类似非法木材贸易、海洋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的始作甬者,其污染不但对经济发展、公众健康有害,还有可能对国际声誉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损害。

  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领导者们进行了高调的环保宣传,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环保目标,承诺进行更多的环境投资,同时告诫企业领导人和地方政府官员做好他们份内的环保工作,并表示中国会对环境友好型外资企业开放。

  但不幸的是,中国中央政府虽然设定了国家环保规划,却无法对各个方面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官员不会对中央政府的环境政策给予重视,他们更愿意集中手中的能源和资源进一步推进本地的经济增长。扭转中国目前的环境窘境需要的,不仅仅是设定环保目标和进行环境投资,更需要中国政府进行革命性的、彻底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中国的领导者们需要为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主们提供合适的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促使他们在环保方面正确行事。同时,领导者们还必须放松对法院、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所施加的政治限制,使这些团体作为独立的执行者参与环境保护。

  国际社会也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中国进行改革上,而不是仅仅向其提供尖端科技和开展示范项目。这样做意味着国际社会需要与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企业主和环保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密切合作,帮助他们推行环保教育和制定执行政策;劝说跨国公司利用他们的经济杠杆能力,确保其中国合作伙伴实施最佳的环保行为。

  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中国希望要什么和需要做什么,中国将会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差环保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也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空气污染之忧

  中国的快速发展常常被人宣称为经济奇迹,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环境灾难。中国创纪录的经济增长需要消耗巨量的资源,而中国的能源利用率极低,对空气、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煤炭支撑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阻塞了中国人的呼吸。中国约70%的能源需求由煤炭满足,2006年消耗了24亿吨煤,比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煤炭消耗总量还多。2000年时,中国政府预计到2020年该国的煤炭消耗量将会增长一倍,但目前看,预计这一时间会提前至今年年底。中国消耗巨量煤炭的部分原因是低煤炭利用率导致的。据统计,中国每生产价值1万美元的商品,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3倍。

  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对中国的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16个中国城市位列世界前20名污染最严重城市,其中有4个城市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

  中国接近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50%的悬浮颗粒排放是由煤消耗导致。北京市悬浮颗粒含量是纽约市的6倍,悬浮颗粒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二氧化硫则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中国四分之一的国土和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都遭受过酸雨的侵蚀,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建筑物遭受腐蚀。

  但是不久以后,煤消耗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危害同汽车尾气排放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国交通业的繁荣,给国内的空气质量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新增高速公路里程达5.27万英里(约合8.48万公里);每天新上路的轿车数量为1.4万辆;2020年以前,中国轿车的保有量将达1.3亿辆;到2040年之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会超过美国。

  中国政府为这一繁荣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在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从2005年的第4名下滑至第15名,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日益严重的交通和污染问题。

  中国超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重城市污染问题。其领导者们计划在2000至2030年间将4亿人(超过美国全国人口总数)转移到新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新建建筑物的数量,将会占全世界新建建筑物总量的一半。这些建筑物的问题之一就是低能源利用率,中国建筑物的能耗是德国同等建筑物能耗的2.5倍。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节能灯和节能窗的生产国,但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出口。除非这类节能产品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否则中国的建筑繁荣将会导致能源消耗量快速攀升和污染加重。

  水资源之患

  尽管中国是世界第4大水资源国(少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急速增长的用水需求、过度用水、低利用率和不平衡的水资源分布,导致660个大中城市的三分之二缺水,其中的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中国著名水利专家马俊(Ma Jun音译)指出,中国北部一些临近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将会在未来5-10年中耗尽当地的水资源。

  同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一样,巨大的用水浪费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用水几乎占中国耗水总量的66%,有超过一半的农业用水被白白浪费掉;中国对工业用水的利用也非常低效,各行业的平均耗水量比发达国家同行高10%-20%;城市用水浪费现象尤其突出,超过20%的城市用水通过输水管道漏掉了。

  中国建设部已下决心在未来2至3年内解决这一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城市用水量持续攀升,2004至2005年间城市用水量增长了6.6%。中国有些城市正在掠取地下水资源解决用水需求,造成大面积的地下通道,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像上海和天津这样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正在持续下沉,过去15年平均下降了6英尺(约1.8288 米)。北京的地面下沉已经摧毁了一些工厂、建筑物和地下管道,并对该市的飞机场构成了威胁。

  污染还对中国的饮用水供给构成威胁。占中国总饮用水70%的地下水,正遭受多种污染源的侵害,如受污染的地表水、危险的垃圾填埋场、农药和化肥等。

  根据中国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城市90%的含水层都受到了污染,超过75%流经中国城市地区的河流中的水都不适合饮用和钓鱼。结果,接近7亿人的饮用水都受到了动物和人类废弃物的污染。世界银行发现,无法为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提供自来水,是造成农村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高达11%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原因。

  现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已经制定了许多确保水资源清洁的法规,但是企业主和地方政府官员却并不执行这些法规。2005年一项针对中国509个城市的调查显示,仅有23%的工厂在排放污水前对污水进行处理。另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中国三分之一的工业废水和三分之二的家庭生活废水,都是未经处理就被排放掉了。

  从青藏高原到上海的长江,吸纳了中国40%的废水,其中80%的河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部分是因为担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在今年宣布,推迟耗资600亿美元的引长江水至北京和天津市的工程;为1.5亿人口和15%的农田供水的黄河,被认为有三分之二的河水不安全,10%的黄河水被列为污水。2007年初,中国政府官员宣称,黄河中三分之一的鱼种因为水坝和污染问题已经灭绝。

  中国的领导者们也对气候变暖问题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7年春季,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气候变暖评估报告。报告预计,受气候变暖影响,中国三大河流——淮河、辽河和海河的水流量,将在未来50年中减少30%,小麦、大米和玉米的产量将会下降37%。靠西藏境内雪山提供大部分水源的长江和黄河,将会随着雪山的融化而出现溢流,随后将会干涸。中国和外国科学家都曾经警告说,由于海平面上升,上海市可能会在2050年以前被海水淹没。

  国际声誉为环境所累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世界其他地方。日本和韩国都表示,长期以来遭受着中国燃煤发电厂排放废气形成的酸雨的侵害、春天来自中国戈壁沙漠的沙尘暴袭击以及有毒沙尘对土地的污染。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有些美国境内的沙尘、硫磺颗粒、烟尘和微量金属,是源自中国并经过太平洋飘浮过来的。美国环保署的估计是,洛杉矶市上空25%的悬浮颗粒都源自中国。科学家们还发现,美国泥土中水银的含量不断增长,据分析也是中国的燃煤发电厂和水泥厂造成的。据报道,中国每年排放世界上25%-40%的汞(水银)。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的调查,中国是最大的太平洋污染制造者,每年向渤海排放28亿吨污水,几乎没有一条流入渤海的河流是洁净的。渤海海底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是中国官方标准的2000倍,对虾的产量在过去15年中下降了90%。

  2006年,广东和

福建两省向海洋中排放了83亿吨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比2001年提高了60%。中国东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目前其海域被评定为不适合进行捕捞作业的海洋面积已经达到了总面积的80%,而2000年时则是53%。

  此外,中国对地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荷兰环境评估局估计,中国目前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除非中国重新考虑对多种能源的利用和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否则,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是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倍。

  自从1998年因遭遇洪水而对国内滥砍乱伐行为进行打击后,中国对进口木材的需求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5年的木材进口量是1993年的3倍。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统计,中国对木材、纸张和纸浆的需求,在2005-2010年间将会增长3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砍伐木材的进口国,约有一半的进口木材属于非法,造成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失衡。

  尽管中国政府为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如新增绿化面积,搬迁污染工厂等,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中国政府的工作却差强人意。例如,北京市的官员曾经表示,要全力以赴保证到2008年奥运会时为全北京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他们现在却表示提供安全饮用水的范围仅限于奥运村。

  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

  中国的领导人为环境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忧心忡忡。多项中国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表明,中国每年需要为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环境污染付出8%-12%的GDP成本。

  中国媒体反复报道污染对农业、工业产值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一年的水污染成本为358亿美元,空气污染成本为275亿美元,气候原因造成的灾难损失为265亿美元,酸雨133亿美元,沙漠化60亿美元和土地受污染造成农作物受损25亿美元。

  中国

卫生部今年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不断恶化的空气和水污染,使全国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大幅增长:2005年以来,城市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19%,农村地区增加了23%。据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联合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统计,中国每年早亡于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的总人数为75万人,每年共有1.9亿人由于饮用不清洁水而患病。

  社会问题

  与经济发展、公众健康和国际声誉等问题相比,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不满更令中国领导者担心。因为中国政府清楚地知道,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抗议有可能引发更加广泛的社会不安定现象。今年春天,由于环保问题导致的厦门游行事件尤其引起领导者们的警觉。

  据报道,为了反对在厦门市周边地区建设一座投资14亿美元的石化工厂,大约有7000-20000人通过手机短信组织起来,以和平的方式举行游行,抗议化工厂的建设。关于这次游行的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虽然中国当局依然坚持化工厂的建设,但是,那些无法保护环境的人们或许会寻求政治上的变革,这是令中国政府担心的事情。

  中国政府已经能够容忍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在地方层面扮演环境监管者的角色,不过仍然对它们设定了某些限制,特别是,这些机构不能将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央政府。环境保护需要改变中国的政治文化,它需要有透明的信息、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和独立的法律体系。

  从“红色”中国到“绿色”中国

  政府高层官员希望中国能像美国、欧洲和日本那样,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有效地管理好环境问题。但是,他们不愿意为保护环境付出政治和经济代价。中央政府向地方官员传达的信息仍然是: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两个目标要齐头并进,这种情况只有在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时才会有效。

  中国的领导人已经向世界展示了他们有能力进行大胆的改革。大约25年前,邓小平和他的支持者们顶住了政治压力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并为今天的经济奇迹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中国能够沿着这一伟大的道路继续前进,有长远眼光的领导者们需要为中国导入一套新的、可以改变中国商业运作方式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方案。如果不采取这类措施应对环境挑战,中国将不会在21世纪重返世界最优秀国家的行列,而只会陷入经济停滞和衰退之中。

  与易明对话中国环境

  吉丹·罗斯(以下简称G):中国的环境污染究竟为什么这么严重?这仅仅是经济大规模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后果,还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特殊的问题?

  易明(以下简称E):当然,20年来保持每年10%-12%的经济增长,一般的国家真的很难做到,更别提还要同时兼顾环境了。但是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特例。

  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地方官员经常是各自为政,他们往往只想发展当地的经济,并不真正重视环保。而且,体制中也没有使地方政府更容易进行环保的激励机制,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举例来说,地方政府通过提高水价筹资建立了污水处理项目,然而,由于法律规定的排污处罚额度过低,工厂宁愿一边支付罚款一边生产,也不愿使用污水处理设备,结果付出的代价比以前更大。

  政治方面也是如此,保护环境确实不能给地方官员带来实在的好处,只有非常显著的经济增长才被看做是他们的政绩。中国的领导层正为此而伤脑筋,他们犹豫不知道是否该任由媒体、NGO组织和司法系统这一类力量介入环境领域——尽管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人们早就将这些力量看做是非常重要的环保力量了。他们担心如果这些力量真的介入,可能会带来更广泛的政治变革。所以,我认为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G:如果是源于如此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因素,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变革,这些变革有可能实现吗?

  E:值得乐观的是,中国的一部分领导人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已经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远远超越了他们的前任。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节约用水和增加环保投资方面,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目标。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实现根本的变革,就必须像我刚才所提到的那样,完善机制。也就是说,要迫使地方官员必须提高水价,即使他们可能会因为来自公众的压力而不愿这么做。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确定一个合适的排污罚款额度。此外,还需要加强执行机构的力量,因为一个只有300人的国家环保总局,要想监督13亿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也要加大在环保方面的人员投入。

  最后,还要完善监督机制,让媒体、NGO组织和司法系统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失去了工作的透明度,失去了问责制度,环保问题根本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善。

  D:您是否认为,水资源或水污染问题会成为中国与其邻国关系潜在危机和潜在冲突的导火索?

  E:中国拥有流入东南亚和俄国的七大水系。在水资源使用的问题上,中国与其邻国已经发生了一些冲突。比如过去哈尔滨水污染对于俄国的影响,还有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对于湄公河水域的破坏,使柬埔寨和越南捕鱼业和水平面遭受一系列影响,这些都是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最近我还听说了关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水资源争端。因此,水资源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

  坦白地说,中国很幸运,所有的邻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希望与中国冷静地交涉这些问题,只有哈尔滨水污染事件时,政府的不作为让俄国稍稍动了怒。即便如此,我也觉得他们并不想真的去惹中国。

  所以,不仅是水资源的问题,还有像空气质量这样的问题,在日本和韩国也同样人人都知道问题所在,却没人愿意真正站出来指责中国。更有甚者,他们还花了很多时间鼓励中国去研究和判定这些环境问题的来源,还整天想着怎样和中国合作,一起来推脱这些问题。

  实际上,中国是这个区域内最有力的一方,在水资源的问题上,中国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所以,我认为除非出现政治上的变化,这类低层次的争端虽然还会一直持续,但是我不认为这些争端会发生实质性的升级。

  G: 现在有的人想借奥运之机抓中国的小辫子,是不是你提到的有些NGO组织其实也是想这么干?

  E:总的来说,NGO组织既不会把奥运当作某些行为的借口,也不会借奥运之机将某些问题升级。大多数环境NGO组织都致力于在奥运来临之前将北京推到它应在的位置。中肯地说,确实有像法轮功这样别有用心的非政府组织,想借奥运之机揪住中国政治体系和政府行为中的漏洞不放,但我认为环境问题不在其列。

  我不认为奥运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一些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奥运成了指标只是因为它可以说明中国一贯的问题,并且中国也想把奥运当成一个对外展示的大舞台,仅此而已。再说,想借奥运之机在环境问题上有所建树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奥运又确实是一个信号。不管是涉及知识产权、产品安全,还是环境和公共卫生,只要你想跟中国合作就必须懂得,北京的做法、说法,还有他们所制定的目标,在实际运作中都只占很小的比重。没有人不希望看到他们能在奥运的环境问题上实现承诺。

  G:您刚才提到了比赛项目可能因为空气污染而延期的问题,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会非常尴尬吧?

  E:当然。我想他们会竭尽所能避免这样的情况。有趣的是,就在几个月前,中国宣称要在奥运期间完全关闭一些工厂,于是,那些工厂就根本没有出现在他们近期的测试名单上。

  然而,北京的一些工厂不愿意在奥运期间完全停产,只愿意减产。这就是我在观察今日中国时发现的另一个有趣的问题。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只要关注过这个国家就会发现,在某个阶段,人人都愿意为了民族自豪感去做任何事——这样他们就可能会关闭工厂。

  令人吃惊的是,经济利益有时还是会打败民族自豪感,占得上风。所以,你说的没错,如果因为空气质量而延后赛事的情况真的发生,那将非常尴尬,并且会打破北京想要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展示的所有美好图景。

  编译:段醒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