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学历人群失业增多说明什么?

2001年07月11日 13:14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易运文

  以为高学历就可以高枕无忧、捧稳“铁饭碗”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至少在深圳是如此。

  如今,深圳高学历失业者比比皆是。揣着大学文凭在人才市场上屡屡碰壁者更不稀罕。

  记者认识的一位毕业于艺术学院的小王,已经在家里闲坐了近一年。这位学声乐的小伙子,几年前在深圳的歌舞厅还蛮活跃的,但现在去歌舞厅消费的深圳人越来越少了,歌舞厅的演出很不景气,歌手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小王除了会唱歌又没有别的专长,他有心改行也很困难。“以后我想去做做生意,看能不能走得通。”这位刚刚30岁的小伙子,谈起自己的未来,脸上写满了困惑和迷茫。

  据来自深圳市劳动局失业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12月31日,深圳大专以上学历登记失业人数为2869人,研究生仅2人。但到了2001年5月9日,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员总数达到3157人,占失业人员总数的12.34%。这些数字还未包括那些没有在劳动部门登记失业、自己正在找工作又长时间未找到的“隐性失业者”。

  更发人深省的是,深圳近年来一方面是大学生失业呈现增多趋势,另一方面中级工以上的技能型人才却基本没有失业现象。中级工失业后一般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大学生失业后,有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工作。据统计,大学文凭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仅有20%,而其他人员的再就业率达到了7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与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再就业时对工作挑三拣四,对待遇比较挑剔有关。

  高学历人群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为什么高学历者的失业人数在深圳会逐年增多呢?

  深圳市劳动局余晖鸿局长和其他有关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日趋成熟的情况下,高学历人群失业率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市场经济讲究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价值。而高学历者一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要求比较高,他们当中许多人往往缺少实际操作技能,有些专业又不对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将会逐渐抛弃过去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而将考察和录取人才的重点放在人才可以为本单位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上。

  余晖鸿认为,高学历人群失业率逐年增多,提出了许多值得社会各界人士深思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高等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快改革。据了解,目前有些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还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知识陈旧老化,灌输概念和原理多,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几乎是空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企业最初往往对他们寄予了很高期望,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很难适应环境,往往还不如一些技校毕业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实用,因此这些人被淘汰下岗就不奇怪了。

  深圳市劳动局就业处的李应强副处长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位朋友在深圳一家单位的办公室工作,这个办公室总共7人中就有5人是本科毕业,2名打字员中还有一位是大专生。这些人专业都不对口,学历虽然高,但并不适应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都比较琐碎,由于都认为自己是“高级人才”,这些琐碎工作主动去干的人很少。单位领导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就是不要让“高级人才”太密集,让他们其中的一部分走人,以便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李应强说,最近这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找过他,打听失业后重新找工作要办哪些手续。

  余晖鸿认为,大学生不等于就是人才。就学历和技能比,技能对企业的作用更重要。深圳需求量最大的就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这个问题恰恰在深圳最突出。深圳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只占5%,低于北京的5.5%,上海的5.7%,而美国则高达35%。余局长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信息:深圳每年到内地招聘高级技能工越来越困难。

  有关专业人士还分析指出:随着中国这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容,尤其是高校招生考试不受年龄限制的措施的出台,我国高学历人群失业率增加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因为高校扩招了,并不意味着就业市场也扩大了。200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是460多万,2001年还要继续扩招。而就业市场的容纳量并没有水涨船高。所以从长远来看,我国高学历人群的失业率上升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