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改变预期至关重要

2001年06月22日 13:25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杨良敏李慧莲单羽青北京报道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增长率产生1-2个百分点的影响,是一个较大影响,但也是一个适中的影响。如果针对经济放缓实行过大的举措和对策的话,就将会成为一个错误。但如果我们不对将产生的影响作出准备的话,那也将是一个错误。”世界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尼古拉斯·斯特恩日前在中国做演讲时强调,改变人们的预期至关重要。

  尼古拉斯·斯特恩是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全球经济放缓与中国的对策国际研讨会”上做午餐演讲时表达上述观点的。

  他说,从一般的宏观政策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从财政方面还是从货币方面,要作出比较大的对应政策的调整余地都是有限的,即便是有一点余地的话,时机也不是很好。

  他说,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可以用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政策作出调整的话,从财政角度,调整余地应该主要是扩大预算方面,而不是通过税收的形式。如果对税收进行大幅调整的话,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确实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所以如果从宏观的变数的调整来考虑的话,就是在基础设施支出方面的政策。

  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在政策方面进行调整可以产生短期的效应,但这种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中期和结构调整为基础,而且最好的政策往往是以微观研究和微观措施为基础的。他强调,必须认识到,如果在经济方面要产生非常迅速的结果,其渠道和手段往往就是改变人们的预期。而根据收入和产生的需求及供应方面的一些影响,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预期一旦发生变化就可以推动很快。

  因此,从预期的角度来考虑,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要向人们说明改革的措施和改革举措还会继续加强,这样,预期改变不仅可以在短期而且还在中期产生影响。“我不是说,一下子要做所有的事情,而是对今后所走的路做出强有力的承诺。这样,有可能看到国内和国际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增加,而且还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的灵活性会有所提高。”

  尼古拉斯·斯特恩说,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预见性,因此保持灵活性是很重要的。增加灵活性是我们所探讨的继续推进改革的重要一点。由此,他谈到改革的主要领域。“这些领域的工作都是围绕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灵活性开展的。如同许多人都会持有相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步入了第三阶段。”

  尼古拉斯·斯特恩把1979到1983看作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了农村领域的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第二阶段大致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中乡镇企业取得了强有力的发展。目前,中国改革已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用三个主要要素来归纳:深化市场规律;与世界经济进一步的融合;保持社会的凝聚力。

  他认为,保持社会凝聚力是在过去20年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能够共同采取行动、采取措施,是能够推进改革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决策者如此强调社会凝聚力,是非常正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跟上,能够考虑到那些生活有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的情况,就有可能让他们也不掉队。具体来说,当我们谈到社会凝聚力和照顾那些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的人,我们想到的是重视的人而不是企业。因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要保护人,而不是保护企业。”

  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中国第三阶段改革面临的挑战是,建立起适当的机构制度框架,要使第三阶段改革的三个要素能得到保证,其中有一个核心的要点是投资环境。“我们要使那些创业者、企业家、作出决定的人和农民能够很好地作出自己的决定和很好地作出自己的投资决定,而且在将来能取得成效,而这些投资和决定不会受将来过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或官僚主义的干扰。我们探讨的环境是有利的环境和提供条件的环境,使得这些企业家能够完成事业。”

  他说,必须认识到,在下一阶段,正是这种私营企业家精神是将来创造就业机会的源动力。他估计,在未来15年间中国将有2亿人离开农业,而他们需要在私营企业里寻找出路。“大家都已经知道,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在世界上是无以伦比的,只要建立起良好的有利的环境,就会看到效果。”“如果拿中国的转轨经济和俄罗斯的比较,中国的一个成功就是重视新企业,当时在真正在经济中带来活力的就是这些新兴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但这一阶段已经结束了。”

  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如果认真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我们就能找出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是哪些。要考虑为他们提供相当的基础设施和有利的环境来讲,水、电、电信和道路的畅通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金融改革非常重要。谈到如何建立起能够提供条件和有利的投资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策上如何面临挑战,应该更加仔细地研究对这些企业来讲继续扩展所面临的障碍是哪些,如何更加进一步改善这种投资环境。

  社会保障的问题,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不管是从个人还是从整个改革的角度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一个企业,他们可以作出一些尝试,去冒一些险,而且他们要这样做的话必须要有一些保障,如果发生不好的情况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保护。他提醒说,在考虑社会保障的时候,不应消极的看做是向贫困人口提供保护的措施。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考虑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给人们更多的灵活性,鼓励他们去冒险,这是我所说的个人的层面。在一个社会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如果能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能尽可能的作出一些比较艰难的决策。回忆过去20年的经验,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这正是中国近年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

  最后尼古拉斯·斯特恩强调,对全球经济放缓所采取的激烈的、短期的一些行为措施,“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有可能时间已经较晚,而且还有可能损害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经济基础,这里头有一个例外就是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另外我极大鼓励的就是继续推进改革,相信中国在第三阶段的改革同样可以取得头两个阶段一样的成功。”而这里面一些关键要素是什么?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我认为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一个正确的对策就是让中国能够变得更能吸引投资,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投资。”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