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慈老总:愿出1亿年薪请吴士宏加盟

2001年06月17日 14:4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记者 郑晓舟 刘宇平/文

  对于哈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立文,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他。他可以被称为发明家,因为他拥有近300项的专利;他也能被称为企业家,因为他把一个街道小厂发展为年盈利能力达到5000万的上市公司;他也能被称为营销专家,因为他的产品往往会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当然,他也能被称为教授、医生……

  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郭立文自报是个“山大王”。因为哈慈股份2万元起家,势必有着“山大王”的作风:专断独行,自己说了算,但现在这个“山大王”逐渐地民主了。

  这位“山大王”尽管已经身价不菲,也有着很多荣誉,但他并没有一些大企业领导人的“派头”,说话仍然坦率和直接。

  用人之道

  “如果吴士宏肯加盟,我愿意出1亿年薪”

  哈慈股份曾经大张旗鼓地在全国各地招揽高学历的人才,因为当时郭立文感觉企业文化基础比较低,毕竟这个企业是他带领家人和朋友一起创办的。当哈慈告别“作坊式”阶段,变成上市公司,变成一家现代企业的时候,郭立文深深觉得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吸引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吸引一些高学历的人才,用他们的学识来弥补企业的不足。

  但据了解,这些应聘进入哈慈的博士或者研究生目前留在公司的已经不多了。

  是哈慈留不住人才吗?记者表示了不解。郭立文道:“科研和营销人才很难用学历来衡量”。

  他解释说,引进的人才必须要经过一段磨合期,才可能适应这个企业,并且与企业融合,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比如营销,郭立文认为就是一个“经验学”,即真正高级的营销人才,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把别人念博士、硕士的时间用在工作中,因此,反而能够比高学历的人给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现在我不管你有没有学历”,只要能够把事情做成,做好。郭立文说这些就是他的用人之道。

  事实上,作为哈慈股份的领军人,郭立文自己本身就属于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但现在的他已经不大愿意谈起创业时的艰辛,而更愿意谈谈哈慈的未来设计,但讲起自己的求学经历,他也颇有感慨。

  在他刚进工厂做学徒的时候,只有18元的工资,除了吃饭穿衣,还要接济家人。尽管这样,他每月还要拿出三分之一的钱购买各种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却拿着宝贵的饭票和人换书刊,因此,他得了个外号“郭疯子”。他的大学课程就是在工厂里自学完成的。后来,因为企业发展需要,郭立文还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郭立文说,只要有能力,能够给企业作出贡献,这样的人才,不管学历和背景如何,他都欢迎。“如果吴士宏肯加盟,我愿意出1亿的年薪”,当然,郭立文说要她能够给企业带来2亿的利润。

  生存是个奇迹

  直到进军医药行业后,郭立文的“危机感”才慢慢消失

  郭立文自认为哈慈能够在变幻莫测的保健品市场中生存10多年已经是一种“奇迹”,而这种“奇迹”是哈慈在紧迫感的驱使下创造的。

  “企业成功的三大要素:好产品、好策划,好队伍,三者缺一不可”,郭立文如是说。郭立文认为,像哈慈五行针这样的产品,现在广告已经不大做了,但销售还不错,这是因为五行针已经让用户感到了好处,这是好产品。当然,任何一个好产品在先期必须要靠广告推动,让市场来认识和接受这个产品。

  保健品企业往往红极一时,但衰败也很快。为什么哈慈能够维持一种生存“奇迹”呢?

  “哈慈的成功在于哈慈的营销策略”,郭立文说道。比如,企业在刚刚创办的时候推销吊瓶式磁化卫生器,就是把产品先拿给医院和经销商,给他们免费使用,等他们也产生经济效益了,才回收货款。“哈慈杯当年能够风行全国,不是因为哈慈杯的科技含量有多高,而是实施了恰当的营销策略”,郭立文说道。

  的确,从哈慈杯,到哈慈五行针,到v26减肥沙琪、康复快,哈慈的产品几乎总会刮起一阵旋风。而且不同于其他保健品企业只依赖一种或两种产品,哈慈总是不断推陈出新,而郭立文本身也往往有一些创造发明,使得哈慈在市场上不断创造一些热点。

  保健品市场喜新厌旧,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对于哈慈这样一个从事保健食品的企业来讲,挑战自然很大。但是哈慈股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持久地发展,必须持久地给股东以回报,因此放在哈慈面前的挑战显然比其他企业要来得严峻。尽管如此,郭立文还是显得信心十足,因为他觉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投资必然会逐步增加,发达国家的例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v26减肥沙琪、康复快等产品,就是引进国外的理念或者产品的。他介绍说,在美国,类似康复快这类的产品一年的销售额达到55亿美元,因此他也有信心在中国把这一市场做大。

  此外,绿色产品的推出让郭立文更觉得这个市场有戏唱。郭立文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起了哈慈股份在东北建立的“绿色猪肉”基地。他觉得这个基地的意义不仅在于哈慈能够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猪肉,更重要的是对当地的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郭立文说,现在他已经慢慢感到“心定”了,因为从2000年开始,哈慈进行了产业调整,即形成以医药为主体,医疗保健和绿色食品为辅助的格局。

  由于去年以来,他们收购了一些药厂,而这些药厂往往都有一两个比较好的中药产品。郭立文认为,做医药这一块的前景很大,尤其是中药。一是因为“药是救命的,不能不吃”;二是因为中药的科技概念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可以长期持续发展。不久哈慈将推出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100种药品上市,郭立文相信这些将给哈慈股份带来比较好的收益,并为哈慈股份的再度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郭立文说,哈慈重心向医药倾斜已经显示出绩效。比如,2000年的医药行业收入从1999年的7.8%上升到46.5%,而医疗保健行业竟从78%下降到17.5%。在产品结构中哈慈驱虫消食片支撑了哈慈的半边天,占据了总收入的45.5%。由此可见,哈慈股份在行业结构上实现了较大的转变。郭立文还介绍说,他们已经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研究机构,合作加大新药开发力度。

  “保健品企业,包括发展初期的哈慈公司,往往资金有限,不可能花大价钱去买药号或者研制药品,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保健产品”,直到进军医药行业后,郭立文说他以前一直有的“危机感”才慢慢消失。“2003年,保守估计医药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10亿”,郭立文透露。做保健品的时候,哈慈曾经创造了“奇迹”。他相信,进军医药行业的哈慈也能做出一番成绩。

  灵感·发明

  “哈慈就是我的生命”

  郭立文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家,因为他拥有近300项专利。他说,“很多发明就是我捕捉了瞬间的灵感”。因此在登机牌、餐巾纸等顺手拿来的小纸片上,甚至包括鞋垫、桌布都会被他涂涂抹抹,把点滴的想法记录下来。比如,最近推出的健脑降压梳一开始的草图就是画在一张登机牌上。他的发明常常就在飞机上、火车里、汽车上、宾馆里诞生了。郭立文自称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项发明成功了,并且能够推向市场,并为市场所接受。

  郭立文自称没有一分钱的储蓄,哈慈给他带来了财富,而他的财富也就在这里。记者问及,像他这样的“富翁”,为什么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不是多投资一些公司或者进行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呢?郭立文对这个问题却颇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民营企业和国企的本质区别,对我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来讲,企业就是我的生命。企业发展了,我个人也才有发展前途。

  哈慈与郭立文是不可分割的。不仅因为他创办了哈慈公司,也不仅因为他直接或者间接地拥有的公司股份,或者他的近300项专利给了哈慈以发展的契机。事实上,他是哈慈的设计师。

  郭立文说自己如果不成为发明家,很可能就是作家了。早在60年代,他就在一家省级期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后来下海就没有时间了。他表示,等以后他一定会把哈慈故事写成一本书。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