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2001年06月08日 13:15  中国经济时报 

  邓立/文

  有专家、学者认为,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带动,“净出口增量对GDP增长的贡献实际上为负值”。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貌似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实则有失偏颇、似是而非,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不利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利用需求或支出方法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严重缺陷

  从需求或支出的角度衡量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规范分析方法。但这种方法本身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

  第一,这种方法只是从一个角度和侧面来分析GDP的构成,对影响GDP增长的其他因素如制度、技术、供给等完全没有涉及。

  第二,这种方法将进口作为其他国家GDP的组成部分,而不计入本国的GDP,这只在统计分析上有意义,毫无任何经济意义。因为进口的投资品、消费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国不能生产和替代的,从而进一步创造并形成了新的国内总需求。

  第三,这种方法只注重分析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量的贡献,忽略了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存量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看,只有将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存量和增量的贡献结合起来分析才更有意义。如外贸依存度这一指标就是衡量外贸对GDP增长贡献的重要参考指标。

  第四,这种方法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如一年)观察问题,因而只具有短期意义;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第五,这种方法本身也隐含一个逻辑悖论。按照需求或支出方法,如果连续若干年净出口为负(贸易逆差),只要每年的逆差增量比上年要少,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拉动作用;如果连续若干年净出口为正(贸易顺差),只要每年的顺差增量比上年要少,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拉动作用。依此类推,如果连续无穷个年份净出口为负(贸易逆差),只要每年的逆差增量比上年要少,就会一直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拉动作用;如果连续无穷个年份净出口为正(贸易顺差),只要每年的顺差增量比上年要少,就会一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拉动作用。这显然与需求或支出分析方法的假设条件不符(按照该方法,当年净出口必须为正,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拉动作用;如果为负,表明这部分负的净出口尚需一定的国内需求加以弥补)。

  即使按照有严重缺陷的需求或支出方法计算,部分专家、学者在具体计算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时,往往采用现价来计算,这样在计算时当然方便、简捷,但是如不考虑价格和汇率变动因素,这些数据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需求或支出方法本身要求剔除价格变化因素,按照不变价格来计算;而采用现价计算,在多数情况下,会明显低估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如有专家、学者认为“1999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高达负1.5个百分点,2000年为负0.5个百分点(1997年、1998年净出口增量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4和0.4个百分点)。”这显然是按照现价来计算的,数据本身极不准确、可靠。如假定1998年中国出口价格下降7.4%,进口价格下降2%,GDP的价格缩减指数下降1.4%,1997年和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分别为8.3和8.28,则按不变价格计算,1998年净出口对GDP增长实际拉动1.66个百分点,比上述结果(0.4个百分点)要高1.24个百分点。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年度GDP增长数据是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估算的,而按照需求或支出方法计算的GDP数据与之有一定的出入。

  在从需求或支出角度分析的基础上,有专家、学者作出“在净出口增量出现较大负值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得益于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达不到7.1%和8%的较高速度”的判断。这一判断明显有误。我们不否认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发挥的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外贸的稳定或大幅增长也为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作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和2000年,中国的外贸增长速度并不低,有的年份甚至高达两位数,比1998年要高出许多,同时也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只是净出口增量为负值,如何进口增长稍快一些,相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呢?举一个极端例子,假设当年出口为零,进口2000亿美元,而上年刚好相反,如果以一年作为核算单位,当年经济一定是负增长,如果以两年作为核算单位,则结论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不少专家、学者在分析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时,通常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利用一些“失真”的数据,得出了“明显错误”的结论。因此,这样的结论既不足信,更不可取。

  二、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更重要地体现在发展的质量上

  正确认识和评价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中国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直接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和扩大,我国外贸出口始终以高于GDP两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1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排名已跃居第7位。外贸的高速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展经济学认为,对外贸易始终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外贸增长越快,经济增长就越快,反之,就会越慢。这已由钱纳里、沃尔什、赛伦、斯坦恩、梅泽尔斯、马塞尔、佩尔森等人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如果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衡量,在中国经济起飞过程中,外贸已成为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动力”。这一过程还将延续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高兴地看到,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和印证。没有外贸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已普遍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

  其次,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更重要地体现在发展的质量上。一是通过进口国内亟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总体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增加了国内产品出口,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了总产出和总供给水平,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促进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各地区依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改善了区域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发展。三是通过扩大进口,为政府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扩大出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刺激和扩大了国内总需求,同时还大幅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逐步形成,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分析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时,如果将眼睛仅仅盯在GDP的增量或某个具体年份上,那么在这方面是做不了大文章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外贸对国民经济的“量”的贡献,更要重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质”的提高。只有这样,中国如何加快发展这篇大文章才能做好做实。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