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卫容之 通讯员 瞿勇敏/文
日前,某外企财务去上海市一家银行,向柜面结算人员询问“入世”后,企业行业的法规有何改变以及资金结算中如何为企业避免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其他风险。柜面人员被问得一头雾水,干脆回答,“不清楚”。该财务向记者说起此事时一脸诧异,随着我国“入世”脚步的日益临近,“面临巨大冲击的银行怎能一问三不知?”
我国入世,最先受到冲击的即是银行。一些银行为了保持自身优势,纷纷加大马力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住房配套贷款、汽车贷款、消费贷款和网上银行等,银行业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由于各家银行都为“抢先”,在“善后”工作上显然就做得不够,因此导致诸如“零首付”等业务就因各种原因被宣布退出市场。由于过份注重市场竞争,使得一些银行顾此失彼,忽视了对员工进行“入世”等基本知识的培训。据了解,不少银行对我国“入世”后的企业行业法规冲突和规避等问题,以及员工此方面的素质和应付能力等相关工作,还没有准备到位。使银行在练好“内功”方面,还未形成一整套方案。一些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地说,以现在这种状态“入世”,恐怕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加快这方面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最先受冲击的银行无动于衷,众企业却早已按捺不住,率先“入世”了。因为,他们知道“入世”后的企业间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资和合资企业,已经开始在这方面筹划对策。据一些外企财务人员反映,他们对同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规法律早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资金结算上如何避免市场风险、汇率风险。而一直将资金风险放在第一位的银行业,掌管着企业的资金“大权”,却还未真正进入状态。尽管银行业的规模、硬件和软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离客户需要的高质量服务,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一些企业有理由担心,企业入世后,银行能否把好最后的结算“关”?
那么,对于这种现象,银行员工有何想法呢?据上海几家银行的员工反映,他们从未参加过本行“入世”等方面的讲座和业务辅导,因此遇到客户谈及此话题,总是“腹中空空”。在谈到照此下去,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时,他们均表现出忧虑不安的神情,他们普遍认为银行与货币打交道,是项责任性极强的工作,“入世”后则意味着风险更大,责任更重。一位银行员工的话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为使今后的业务不处于被动状态,希望银行尽快为我们补上‘入世’知识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