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施业传 实习生李小华
近日,以格兰仕为首的一些中国名牌企业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要做“世界生产工场”的旗号,除了继续生产自己的品牌外,竟然也为竞争对手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一变化如果发生在中小企业中还可以说是“借牌出海”,但发生在名牌企业中就有点让人奇怪,这与传统的因为没有响亮的品牌而被动地接受“三来一补”与贴牌生产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些名牌企业
是主动地选择大品牌进行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中国企业如何做“世界生产工场”?中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吴能全对记者称,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在专业制造上要做深做透,做大做强,抓紧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的历史性机遇。
制造优势面临升级换代
全球性的制造中心自蒸汽机发明后就一直立足于欧美,“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使得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以日韩为首的东南亚诸国,“日本制造”曾压倒“美国制造”而风靡一时,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制造中心又从日韩转移到中国,而日韩则跻身于欧美列强之中。吴能全教授认为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科技开发及受教育水平等方面中国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决定了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在生产上我们有明显的优势。制造业的工序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价值链,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库存、营销和运输等环节,缺一不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价值环节都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而中国无疑在生产环节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所以“中国制造”将迅速取代“日美制造”而成为新世纪制造业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第一块跳板。
某制造业专家对记者说:“发达国家生产彩电、空调、微波炉、电饭煲与电风扇等附加值低的家电产品,员工年龄平均在40岁以上,每周工作4—5天,每天工作6个小时,而中国制造业员工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工作时间长,工资比国外也低得多,请一个外国工人就可以请四五个甚至几十个中国工人,而且中国工人的素质也提高得很快,因而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极低,在生产上有绝对的优势。”但专家们也都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过多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急待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升级。
名牌也可为外国品牌OEM
进入21世纪,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再是先前那种简单地将自己的产品贴上别人商标的“贴牌生产”了,而是有计划地将某些产品贴上自己的商标,将某些产品贴上别人的商标,而且力争与企业的营销策略实现全面的优势互补,这与以前只顾生产不讲营销有质的不同,以前是不会运作品牌,或只知道单纯运作自己的品牌,过渡到现在既侧重自己的品牌运作,同时也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为别的品牌提供生产加工或销售运输,追求的已不是简单的市场占有额,而是生产要素最大限度的运用与整合。近日来,当世界微波炉大王格兰仕响亮地提出要做“世界生产工场”时,还没过几天,中国灶具大王华帝集团与亚洲阀门大王长青集团就纷纷表示了要做“世界工场”的决心。为什么名牌产品也纷纷加入无名品牌的生产制造争夺战呢?这主要是中国过剩的生产加工能力使然,如果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饱和了,那么为别的品牌加工也不失为盈利之举。
“为别的品牌生产,会不会对自己的品牌也造成冲击?”面对记者的担忧,华帝老总姚吉庆表示“只要不盲目贴牌就行,我们选择加工的国外名牌灶具,光一个炉头就要3000多元,整个灶具七八千元,比我们几百元的灶具或一两千元的灶具要贵几倍,虽然质量好一点,但其消费群体只能是高收入人群,对华帝冲击不大,由于每贴牌生产国外品牌一台的利润与销售一台华帝品牌的利润差不多,因此有选择的贴牌生产还是必要的!”
广东先利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君对记者说:“我既生产自己的品牌,也帮别人贴牌生产,因为化妆品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品牌,就会使贴牌者不放心,总是担心你抢市场或不认真替他生产,当然我的品牌好也会使别人对我的生产能力有信心,总之,心态各异,不能一概而论。”
引进价值链要全面配套
吴能全教授认为,中国企业要建“世界生产工场”,就要全套掌握外来的技术设备,不能只是看哪一个环节短期经济效益好,投资门槛低就一窝蜂地盲目引进,而将长期经济效益好、投资规模大的核心技术价值链抛弃。例如,日本与韩国也是靠引进欧美发达技术起步的,但他们非常注意对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并研发出功能更全、更适用的产品。又比如生产光缆很赚钱,但我国的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加工设备,却没有人去引进生产设备的机器(仅仅是投资较大),反而被一位东莞的台商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引进了生产光缆加工设备的制造工艺,靠制造光缆加工机赚了不少钱,也使得国内厂家再也不用去花更多的钱进口光缆加工机了。
为什么中国企业引进制造设备时总是“避重就轻”?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实行任期制,每任厂长或经理急于要出成绩,对长期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的投资兴趣远没有对短期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大,而民营企业一方面没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害怕风险,又怕政府的政策不稳定,法规的不健全不配套,所以也不敢轻易投入巨资引进核心技术。还有,现在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与投机的风气,使得人们的经济行为非常“短视”。
东莞在配套方面无疑是中国制造业的最佳“缩影”,东莞的电子产业和厚街的家具以及虎门的服装,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东莞形成了电子产品这个最大的拳头,还有服装、家具等较大的拳头,市政府对各镇区进行了制造业的市场定位与分工,各村镇规划有序,有意识地引导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再次,不满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一位美国厂家选择与东莞人合作时说:“在东莞,你能配齐所有的电脑配件,不用到别的地方去,这就减轻了所有企业的配套成本,这样的地区性优势是让人无法拒绝投资的!”
在东莞劳动密集型(服装业)、资本密集型(家具业)和技术密集型(电子信息产业)的三种制造业中,东莞人都进行了精心的产业规划与分工协作,这种将一个产业的厂家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厚势与高位的、区域性的专业化集团冲锋,值得各地学习。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