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5月30日报道,在中国银行业面对“狼来了”的呼声中,关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的争夺问题,恐怕是最被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了,都以为,此后优秀的人才将大量流失。而在这种普遍的悲观论调中,来自花旗、渣打、美洲、汇丰、东亚等外资指名银行的员工却纷纷加盟中国光大银行[微博]的队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外资银行人才“回流”现象,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和专家。
近两年来,中国光大银行迎来了10多位来自外资银行的优秀人才,他们已经成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和高级管理人员。该行上海分行就有5位从汇丰、渣打、美洲等银行“跳槽”来的员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回流”?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国际部副经理就是这批“回流”群体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外资银行的工作十分辛苦繁忙,而银行对员工的认同感却很差,“干到后来不清楚在为谁干了,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工作,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再者外资银行的培训制度较差,他们需要有一定基础的员工,并且需要你发挥100%的“能量”,对不少中国员工而言,不能及时“充电”,发展的空间显然就小了。
外资银行的高待遇是中资银行不可企及的,这也是造成大量中资银行员工流失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据称,在美国或加拿大一个小区工作的负责人,一年的年薪就高达10万美金。记者在采访时也没有忽略这个颇为实际的问题,光大的这位部门副经理笑言,中资银行员工的收入确实和外资银行有差距,但不是很大,特别是普通员工。但拿高薪的前提是“自己愿不愿意为他们(外资银行)去做,况且人除了钱以外还有许多需要,比如发展”。和该经理有同样想法的“回流”人员不在少数,光大南京太平南路支行行长过去曾经在渣打银行[微博]工作,谈起光大银行的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时,她深有感触地说,光大银行完全按照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法则进行制度建设和业务运转,在用人和考核机制上一点也不比外资逊色。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东方文化所特有的优势。另外,在中国的银行工作,更有一种成就感和归宿感,因为只有在为自己的祖国工作着才会感到真正的充实,这一点是外资银行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中资银行优越的培训和用人制度是外资银行人才“回流”的重要原因。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周路曾告诉记者,员工培训在中行总体战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行每年都花大力气抓员工的素质,为银行业培养了大量骨干,由于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就不怕外资银行“挖墙角”后留下“空档”。而光大银行健全、高效和富有活力的的激励机制为引进“回流”人才起了关键作用,该行坚持“按绩分配、奖优罚懒、拉开档次、兼顾公平”的原则,调整收入分配,加大业绩与收入的分配挂钩、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银行界大可不必谈外资银行“色变”,因为问题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更不能因此产生“恐外症”。我们国有银行首先要自信,应该看到我们不仅有能力留住人才,而且还有能力吸引人才,包括外资银行的人才。应该看到,高薪不是万能的。一个优秀的人才更看重的是企业能给自己怎样的发挥空间,国内银行业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