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善于理财的市民来说,2月19日B股交易对境内居民开放是近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虽然此政策出台的最初一周内,上海各银行的居民外汇储蓄并没有发生“大搬家”,但随着B股指数(新闻,行情)的持续走高,居民外汇储蓄存款的分流迹象已渐趋明朗。那么,对于金融领域特别是商业银行而言,这种分流究竟是喜还是忧呢?
来自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上海各银行的居民外汇储蓄余额为101.69亿美元,同比减少7.69亿元,其中定期储蓄的减幅更大,同比减少8.02亿美元,降幅均为近年来之最。专家分析认为,上海居民外汇储蓄短期内出现升势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今年以来,受美联储5次降息的影响,我国也数次下调外汇存款利率,外汇利息对居民的吸引力大为下降;其次,B股市场开放后的资本增值效应对居民的吸引力日趋加强,特别是6月1日对B股入市资金进一步开放后,外汇储蓄还会有一个较为集中的分流过程。
外汇储蓄分流,导致中资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了,能够获得存贷利差的空间自然就变得狭窄。不过,情况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目前上海金融机构的外汇资金运用仍然保持了平衡,截至4月末,各项外汇存款余额比上年末新增了3.53亿美元。原因在于:B股投资者的部分外汇证券保证金通过证券机构外汇存款的方式回流开户银行,使银行同业外汇存款增加;今年1—4月上海外贸出口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持有外汇帐户出口企业的外汇存款也相应增长;同期上海金融机构的外汇贷款比年初有所下降,使全市当年新增外汇资金继续保持存差。
即使银行全部储蓄下降了,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单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来看,赢利空间来自于对资金的高效利用,如果存款的量很大,贷款不足,大量存差带来的只能是亏损。同时,从国际经验来看,中间业务已逐渐取代资产负债业务成为新的利润来源,如果存款分流能促使商业银行开拓中间业务,也颇有些因祸得福的意味。专家指出,随着金融改革的日趋深化,两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超出了商业银行,二是跨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就此来看,储蓄分流正好应和了这两个趋势。(杨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