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被正式列入“十五”计划。新的政策是“谁用水,谁掏钱”。长江之水远道而来,人们用得起吗?水调来了会不会又用不出去?那么——
南来的水,能否用得起?
穿过黄河,长江水千里迢迢,远道而来,成本能低得了吗?人们难免担心,要是真的达到8元、10元一吨水,谁用得起呀?
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南水北调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张基尧告诉记者,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让群众能够承受,是确定南水北调水价的重要原则之一。如果水价过高,用水户不能接受,就会影响用水量,造成工程的浪费;如果受水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能受益,南水北调也就失去了意义。问题是,现在绝大部分地区的水价不是过高,而是过低,有的甚至是有钱无处买水。
记者随便采访了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一家三口,月收入3000多元,用水量12吨,按北京目前的水费2元一吨,需缴24元,占收入的比例不到1%。水价偏低的情形在许多城市都存在。因此,制定南水北调水价还有另外两条重要原则,张基尧说,一是有利于节约用水;二是充分考虑工程的运行和维护费用,使得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能够良性运行。即便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再加上各地城市配套管网和治污费,与当地水源(占当地总用水量的70%—80%)综合计价,一直到老百姓的水龙头,水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不会超过2%—3%。“有些城市计划,几年之后水价涨到5元一吨,那三口之家每月的水费支出就达到60元了。平均每人支出16元多,还不算贵吗?”对我的提问,张基尧反问了一句,几个冰激凌多少钱,几瓶矿泉水又是多少钱?这十几二十元钱,在大多数城市居民逐步增加的月收入中占多大比重?
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的相关省市,都有了调整水价的计划。由于南水北调东、中线的一期工程以解决城市用水为主,他们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作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按照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的水平测算,各地的水价都还存在调整的空间。对城市居民中的低收入人群,各地政府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水费实行累进加价,在保证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分不同档次,超额加价。
南来的水,能否用得掉?
接受采访的所有官员和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表示极大的关注。因为这样的前车之鉴国内外都不鲜见。特别是国内有一些调水工程,没有开工时,部分受水地区拼命多要水量,一旦工程建成通水,用不用就两说了。
“关键是许多地方认为,国家投资修工程调水,不要白不要,”张基尧说,水价的杠杆作用的确很重要,定低了,起不到节水的作用,也不利于工程的维护;定高了,水没人用,工程晒太阳。同时我们也有另外一种担心,如果工程建成后,很快就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再扩大规模,就要花成倍的投资。所以,工程的规模必须适度,决策要慎之又慎。前期的水资源规划,一定要做深做细。同时,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南水北调的水价,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容量水价,它包括工程实施中贷款的还本付息、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基本的维护费。不管实际用水量的多少,这部分基础水价只与水资源规划中受水区认可的需调水量有关;另一部分是计量水价,与实际用水的多少相关联。这两部分的总和构成原水水价。这种收费方式使得受水区确定的需调水量更符合实际。
几天前,南水北调东、中线部分省市水资源规划审查会刚刚结束,从会上传出的消息说,大部分省市新确定的需调水量都比原来有所下调。水利部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说,贯彻“谁用水,谁花钱”的原则起了很大作用,调多少水,就要分摊多少投资。这样各地就把节水的因素考虑得更充分了。“过去,不是也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吗?还不是有不少地方资金不到位?”许新宜说,南水北调今后要实行企业化经营,对出资人资本金的及时到账将有更强的约束力。
专家提醒说,南水北调的水能否用得掉,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能否按照用水户要求的水量和水质,保证及时供水;二是生态用水能否真正放在重要位置上。过去,在没有外来水源的情况下,干旱的北方是以挤占农业用水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和保证城市居民用水的。黄淮海平原年平均超采地下水40—50亿立方米,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把地下水抽干。如果有了南水北调的水源,就有可能把原来挤占的水资源还给农业,并回补地下水,给子孙后代留下安全的水源。
先节水后调水,做得怎么样了?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鹄,只要一有机会,就大声疾呼重视节水的事。在家里,他身体力行,准备了两个塑料桶,淘米、洗菜、洗衣服的水,再用来冲厕所。两只水桶倒来倒去,不厌其烦。几个月过去了,省了几吨水,只收回了买塑料桶的钱。讲起此事,陈鹄显得有几分无奈,他觉得,以目前的水价水平,不可能有多少人为了节约几吨水费这么大劲。他认为,水价是促进节水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年,居民楼的水表从总表改为分表,仅此一项,用水量就减了很多。现在水价调整的力度还很不够,应该尽早调整到位。
节水的潜力究竟有多大,也许一下子难以说清。但是,在我们周围,浪费水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小到自来水龙头的跑、冒、滴、漏,大到用水大户的无度挥霍。
节水,是南水北调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节水后调水,就是要从现在开始做起,经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使工业每万元产值的耗水指标更加先进,农业用水的利用系数继续提高,先进的节水器具在城市中普及推广,南水北调通水之前,所有这些节水措施都应到位。现在,南水北调东、中线的相关省市,已经陆续完成了节水规划。
水利部调水局局长张国良说,过去,有不少调水工程成了国家的包袱,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水利工程被当成一种纯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不计成本,不问回报,水价不到位,管理也很粗放。南水北调工程将要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理应有新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方案正在筹划之中:如由出资方组成董事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营……
这必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毕竟使人看到了希望。我们热切期待着。(本报记者 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