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民营企业是一个耀眼而又备受争议的群落。这其中,既有像联想、希望这样迅速崛起的行业巨头,也有成千上万遍及城乡的中小企业。更引人注目是的这些企业的主人,他们常被认为是中国真正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们。而在全球个人财富的排行榜上,他们的名字正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然而不少概念上的误区正困扰着民营企业和它的主人们。
做大还是做强
有人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做不大,这让不少“志存高远”的民营企业心急火撩,于是,企业刚刚立住脚跟就忙着搞多元化,争当行业霸主,反倒忽视了企业追求的最核心内容:利润。
民营企业是不是一定要做大?一种更为理性的声音认为,与其比大小,不如先让自身强壮。有专家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在扩大规模上一定要重视行业的特点。像汽车、航空、通讯这些只有做大才能体现出规模效益的行业,当然要鼓励扩张兼并,但在诸如五金、组装配件、服装加工等行业,中小企业反倒更有机制灵活、管理决策高效等优势。在这方面,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家族制还是股份制
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之所以长不大就是因为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但有专家指出,如果认为家族制一定是不好的,一定要马上进行产权改造,也是一种概念上的误区。曾宣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中国民营企业成长道路”的广东万和营销副总李洪峰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对记者说,家族制企业是不是一定就要进行产权改造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具体分析是什么行业,那些急需上规模的企业,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更多的资金从社会上募集,要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的出资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无法胜任企业的管理经营,于是聘请职业经理人,实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但从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看,也有不少企业的出资人,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本身就是专家,完全有能力胜任企业的发展,就没必要一定要请职业经理人。在产权改造过程中也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打赢人才争夺战
在与世界企业巨头的同台竞技中,中国的民营企业最欠缺什么?不少专家认为,最缺的是企业特有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并以此打赢人才争夺战。
李洪峰认为,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已经导致民营企业在与员工契约关系上的单一脆弱。现在国外优秀的大企业都把对员工的培训做为“企业全面薪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全面薪酬”不仅是指单纯的物质报酬,还包括安全报酬(如员工保险)、闲瑕(如带薪渡假)、荣誉感等。民营企业真正要形成持续的发展力,必须形成对人才的持续的吸引力,特别是在与世界跨国公司进行的人才争夺战中保持自己的吸引力,而这最关键的是要形成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本报记者张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