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多年的外企白领,在去年异军突起的网络“金领”映衬下有些黯然失色。目前,网络的寒流虽然迟迟不退,可外企又面临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国企的虎视眈眈。我们不禁要问,外企的薪酬是否依然有吸引力?我们采访了一些外企工作的朋友,让他们谈谈对现在外企的感受和认识。
-外企与国企的薪酬没有本质区别
陆先生(香港某机构驻北京办事处):从薪酬的角度看,我感到从本质上,外企与国企没有区别。虽然在国企,工资条表面的钱数比较少,但有许多隐性的福利和收入并没有反映出来。比如房屋津贴、过年节发放的奖金、实物等等。而外企在工资上反映的数目多一些,可是,由于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的规范,没有别的收入。况且,外企花销比较大:交通、用餐、着装等等。而且,在外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其他企业多得多。
我相信中国加入WTO后,外企和国企在职工薪酬方面会趋同。那时,只有公司经营得好与不好之分,而不再强调外企、国企的区别。各个公司会在一个更为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竞争,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就留不住人才,企业也就不具有竞争力。
-我认为外企更加稳定了
阿宁先生(三星中国公司中方雇员):我认为近两年,从工资增幅势头看,外企不如民营企业,尤其是高科技的民营企业。但是,外企之所以还是非常吸引人,我感到主要缘于外企的规范管理,而且,外企的优势不完全体现在工资上,它日益趋于稳定、收入丰厚,而且不轻易裁员,从福利、人事管理到培训,非常完善。
许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都愿意先到大型的跨国公司工作,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之后,再去民营企业,或者自己创业。许多私企、民营企业,由于膨胀过快,高层缺乏管理经验,特别欢迎有外企管理经验的人加盟。所以,在中上层,有一个潮流是从外企向民营企业涌动。现在外企内部流动有一个特点:向欧美的高新技术外企公司流动,主要是流向通讯业、IT业、网络公司。
-外企的人际关系单纯
李小姐(美国卓一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我感到从收入上讲,外企的吸引力大不如以前了。我在大学毕业刚刚进入外企时,收入同周围的人相比,感觉差别很大,但现在,这种差距处于一直缩小的过程中。
我一直在规模不是很大的外企代表处里工作,现在如果考虑去国企、私企或民营企业,我认为自己很难去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在我们这种比较小的外企上班只需要很单纯地考虑工作就够了。
关于外企收入的增幅,一般是职位低、薪水基数小的职位,工资涨幅很大,而到了一定职位后,很难再增加更快了。大的外企公司有十分系统的培训规划,小公司更多靠得是自己在工作中学习、自我培训。
-外企缺乏安全感,民营企业更加缺乏安全感
高先生(某美资公司):我在外企大公司换过3家了。前一家比我现在公司的薪水还要高,我的上司可以拿到7000-8000美元(月薪)。那家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同样级别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收入相差3-4倍。我不喜欢它的原因是空气紧张,而且本土化程度高。强调文凭,看重是否在国外镀过金。
我在外企缺乏安全感,因为尽管外企普遍认为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但并不认可在中国的销售额。国际大公司一裁员,首先考虑中国。与此相比,我更不认为民营企业有安全感。举个例子,有次我同时投递了6封求职信,包括两家外企,4家民营企业,结果外企都回信了,后者只有一家有答复。我去面试,两家外企都录取了,而那一家没有下文了。我感到对于人才的理解,两者非常不同。
我把在外企的前途看得很淡,因为说穿了,你都是在打工,在每一个公司都是暂时的,除非自己开公司。我在外企工作看重的是在工作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外企有一个共同优点,就是往往到中国来的外企公司都是发展得很好的、生存能力比较强的公司。(文/崔红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