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凭证式(一期)国债自今年3月1日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后,在3、4两个月的发行中,出现了广大投资者争相排队抢购的火爆场面。这与本期国债发行所面临的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关,与凭证式国债固有的收益稳定、变现灵活和免交利息税等优惠有关,与广大投资者积极高涨的投资热情有关。但在对国债热销进一步深入思索时,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生活中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如何测算和评价政府投资对于民间自主投资的引导作用。作为积极性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国债发行的目的在于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以政府支出引致民间投资的增加。在通货紧缩态势并未从根本上解除、新的不利经济因素又有所显现、政府工作仍以防复苏夭折为中心的条件下,增发国债的政策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需的。但是,在国债发行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将对民间投资的引导程度作为衡量政府投资效率的重要指标,以激发民间自主投资的积极性作为国债发行和使用的中心。恢复民间自主投资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民间投资冲动的恢复,是国家经济步入复苏的先决条件;第二,相对于民间自主投资而言,政府投资的效率较低,如不能有效地引导民间投资流量的进入,有可能出现资源运用低效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中国经济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产权结构问题,迫切要求继续加大非国有经济的比例,相应于投资主体而言,则是必须以民间投资为主。因此,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民间自主投资的冲动,是积极性财政政策是否成功的关键。而能否迅速和准确地测算和评价政策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对于判断一国经济运行态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以及确定合理的国债发行规模等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国债热销给我们提出了投资价值的判断标准问题。
其次,国债热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生活中日益面临的投资工具不足、投资渠道瓶颈制约的问题。凭证式国债的应债主体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他们具有个体资金规模小但总量资金规模可观,缺乏专业理财知识,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差等投资中的不利因素,因此他们更追求收益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投资期限较长且稳定,收益率预期较客观等利于投资的特点。因此,如何打破投资工具和渠道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大居民资产证券化和融资直接化的比例,充分发挥这部分资金对于经济的最大效率,应该是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方向和任务。最近,我们注意到中国证券管理层正在采取一系列的制度措施进行证券市场的规范,如对于基金违规现象的查处、开放式基金的适时推出以及关于信息披露和发行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调整等,这些都是市场推进而金融创新得以顺利、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必须建立起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制度,对于恶意侵犯、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行为采取严厉有效的制裁措施,才能使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市场创新过程被约束在必须的公平范围内,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和资源配置的高效。因此,国债热销又给我们提出了创新的制度约束问题。
再次,国债热销中也反映出某些销售操作中的问题。一是部分承销机构不愿承销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本期国债发行的虚热。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则在于今年国债发行的改革,一方面是实行发行包销,取消了以往的国债代理发行费,即激励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代销的国债不计入网点的存款量,有代销造成存款流失的可能。这一问题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服务机构的意识中还存在问题。在WTO日益迫近的条件下,如何从传统的金融服务理念中较快地转变为适应国际竞争的思路,是中国金融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目前的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方式仍有不合理之处。一方面,商业银行承销后为防止资金的占压,使用指标调整的方法进行调节,极易出现销售中的不平衡,容易造成资金从国债热销地区向国债销售迟缓地区的流动,而中西部地区多为国债热销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多为销售迟缓地区的现状,使这一机制作用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经济政策相违背;另一方面,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期限较长、次数较少而又数量巨大,发行时极易导致短期内的资金回笼,而兑付时又极易造成资金扩张(如2001年凭证式(一期)国债发行期间,将有900多亿元凭证式国债到期兑付,而2001年中国国债发行的总规模是5004亿元),有造成经济波动的压力。因此,国债热销给我们提出了国债发行和国债品种、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2001年凭证(一期)国债的热销充分表明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极其高涨,“金边债券”的魅力尽显。国债发行的持续增加,具有为国家投资提供资金保证、进而支持中国经济复苏延续的积极作用,而中国政府即将多达5100亿元的长期国债规模,也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有利的经济时机,完成民间自主投资的引导工作,促进金融深化,丰富国债的品种和发行方式,是国债投资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杜萍)《市场报》
所属专题:国债投资成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