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生活感受最深的是物价太贵。一根黄瓜都要卖100多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好在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越来越多,一方面丰富了种类,也促使了价格的下降。不过消费者的这种实惠恐怕今后将享受不到了———4月6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初步决定对中国进口的大葱、香菇和塌塌米用灯草等三种农产品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会议责成农林水产省、财务省和经济产业省本周制定提高从中国进口关税的具体办法,最后可能在本月内由日本政府正式决定采取“紧急进口限制”。这将是日本第一次对华发动贸易战。
限制进口自有理由
据说日本政府限制从中国进口的理由是进口商品的激增冲击了国内市场,损害了国内农民的利益。农林水产省提供的数据说,日本进口的大葱1996年占其国内当年销售总量的0.4%,而2000年达到8.2%;香菇1997年进口量占销售总量的26%,2000年则为39%;灯草1997年进口量占26%,2000年占59%。这几种商品几乎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由于进口,日本国内大葱的生产者收入减少了60%,香菇生产者收入减少了40%,灯草生产者的收入减少了50%。
日政府决定现在发动进口限制的依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即在“造成严重损害”的场合下可以采取“紧急进口限制”。理由是“进口增加造成的损害有明显的证据。如果晚发动的话想恢复损害会很困难。”据此间报道说,考虑到中国的利益,进口限制措施将可能分两步走,首先,如果进口量与近年进口数量大致持平的话将维持现有关税水平(目前大葱进口税率为3%、香菇为4.3%、灯草为6%);如果超过一定数量将大幅提高关税。
另外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还表示,将从4月16日起开始调查国内纺织业界受中国纺织品的冲击,6个月内将做出是否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决定。目前中国进口纺织品占日本纺织品市场的63%。如果对纺织品进行“进口限制”,对日中两国贸易将产生深重影响。因为据日本贸易促进会统计,去年日中贸易能突破800亿美元,进口中国纺织品是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损失还是日本
有一个事实必须看到,即作为后工业化的日本,合理的战略性的经济政策只可能是把附加值低的产品转移到亚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生产,自己专心生产高精尖、附加值高的产品。因此日本的综合商社争相到中国办农场、养殖场、纺织工厂,利用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日本。中国进口品不仅质量不差,价格也更便宜。去年批发市场平均价格,日本产香菇1公斤为930日元,中国产香菇1公斤为331日元,便宜近1/3;大葱价格更只有日本产的一半。
由此可见,“进口限制”实际上不是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战,而是日本国内小农业与大商社之间的贸易战,是两大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之战。由于限制进口,相关商品价格必然高腾,受害的是日本的消费者。
“进口限制”对日本还有一个消极影响,就是这一措施有可能鼓励其它行业竞相要求政府保护。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方面还有鳗鱼(占日本总进口的73%)、裙带菜(占76%)。纺织品方面有男士衬衫(占81%)、袜子(占72%),还有陶瓷器(占81.3%)等。中国进口为满足日本市场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没有它们,日本百姓怎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日本财务省次官重申日本实施“进口限制”是谨慎的,把中国作为WTO正式成员国对待,措施方面也分成两步走。
社会各界褒贬不一
对于发动进口限制的合理性,日本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议论不一。财务大臣宫泽喜一的咨询机构“关税外汇业务审议会”对8大臣会议结果没有明确表态,虽然同意“保护本国农业利益”,但强调应与WTO整体要求相适应。实际上并不赞成贸然发动贸易战。
朝日新闻4月7日发表社论,认为这是“危险的政策”。输入国内的农产品多是日本大企业在中国投资设的农场,如果限制进口,势必影响这些企业的经营。中国政府也势必把关税转嫁到这些企业头上,最终损失还是日本企业,更别说日本普通消费者将因此失去价廉物美的商品了。所以日政府眼里只看着国内的农民,视野过于狭隘。《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社论,认为日本关键还是进行结构改革,找自身的问题。
东京大学教授石黑一宪发表文章说,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有不完善的地方。日本主张在农业方面不能完全实行自由贸易,因为农业有着保护环境、保全国土等多方面的作用。日本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反倾销,而是按照严格手续对所有进口国进行调查。因此他认为可以谨慎采取进口限制。
专家认为,日本经济长达10年不景气,最近又陷入通货紧缩,经济结构调整未见成效,今年7月马上要进行参院选举。为拉选票,执政的自民党政府只好削足适履,不惜放弃自由通商政策,这可以认为是日本发动此次贸易战的一个注脚。(本报记者 管克江)《市场报》
所属专题:中日贸易战即将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