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个老太太临死前关于置业的对话,很多时候都用在个人消费贷款的报道中。为什么连美国快要死的老太太都敢贷款,我们中国的老太太却死也不敢贷?许多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记者有幸与国外的银行界人士进行了交流,请他们介绍了国外的个人消费信贷的情况,并请他们对我国的消费贷款情况进行分析。
专家针对银行方面、媒体方面以及老百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专家指出,国内各商业银行所推出的贷款种类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从住房到婚丧嫁娶都有,表面上来看极大地满足了各种消费群体的需要,但是实际上这些贷款种类并不全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决策者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有点想当然了。国外的个人消费信贷主要用于住房、购车、创业投资和教育。国外的消费者贷款大部分都带有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不同形式的回报。为了享受而贷款的仅属于少数。由于国外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占工资比例比较小,虽然有些商店也推出分期付款,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一次性付款。旅游消费一般都是用年底花红或积蓄,贷款旅游的也少之又少,贷款娶媳妇的与我们一样也属凤毛麟角。因此,对照国外的情况,我们有些贷款项目无人问津也就不为奇怪了。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专家认为我们的报道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最为突出的就是两个老太太的对话。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给人的印象是银行提供了非常丰富和方便的贷款,好像是个人都能贷款,而且对于贷款所具备的各种条件避而不谈,误导了消费者。专家谈到为什么美国老太太敢贷款买房,是因为具备了贷款买房的资质,或者已经有值钱的动产、不动产做抵押,或是有有钱的亲戚朋友做担保,或是有稳定的职业和预期收入,所以她敢买房,银行也敢贷款给她。而我们中国老太太既没有抵押也没有担保,职业又不稳定。不要说她不敢贷款,就是去贷款,银行也不会贷给她,所以她只能临死前才住上新房。因此专家建议我们的媒体在介绍个人消费贷款时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一定要特别强调贷款所要具备的资质和条件。要让消费者知道银行的贷款只贷给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特定人群,并不是说是每个人都能贷。专家开玩笑地说,如果中国老太太具备条件的话,我相信她也一定敢贷款。由此看来仅仅说中国老百姓思想保守就有些牵强了。
对于老百姓普遍认为贷款手续太复杂的问题,专家认为办理个人消费贷款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这在国外也是要做的。要从银行贷款就必须符合银行的要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不过贷款的种类不同,手续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国外有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凡是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贷款很方便。如果是平生第一次贷款,复杂程度也不比国内简单多少。只是国外的中介机构比较发达,很多贷款事宜都是由中介机构参与办理,比如购房贷款就是由房屋经纪人帮助办理,会使消费者感到大大的便利。(孙强 本报记者马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