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成功的四大秘诀

2001年03月12日 11:46  南方网 

  温州概貌

  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从一个贫穷落后、很不显眼的地方,一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世人瞩目的“亮点"。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人震惊:从1978年至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68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加到1384亿元,财政收入由1.37亿元增加到45.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3833元。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五至六番。温州经济格局其特征是:灵活的市场机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骨干,社会投入成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小城镇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发展的独特优势。

  本报记者周忠:在中国20多年不平坦的改革历程中,有三种经济模式曾备受关注,他们是“珠江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是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温州模式”则是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导致温州民营经济成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市场改革先行一步,第二企业改革先行一步,第三政府组织、引导走在前,第四温州人的创新精神。

  秘诀之一:市场化改革先发制人

  记者:这三种模式虽然同样都伴随过风风雨雨,但没有哪一种模式,没有哪一个地方像温州这样经历过那么多的沟沟坎坎,那么多的唇枪舌战,温州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温州模式”在时而香花时而毒草地顽强生存着。

  十五大以后这种争论被划上句号,“温州模式”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十五大后的“温州模式”定义为“新温州模式”,我们强调的是形式上的“新”与“旧”,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说,不管新与旧,温州今天的成功是市场化、民营化的成功,您能否谈一谈导致温州成功的主要因素?

  吴敏一:导致温州民营经济成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市场改革先行一步,第二企业改革先行一步,第三政府组织、引导走在前,第四温州人的创新精神。温州人的市场发展意识很强、很早,故而在培育市场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人就跑到中国的角角落落,钉皮鞋、裁衣服、理发、开饭店、做纽扣、做皮衣、卖小家电,做别人不屑做的事,吃别人不能吃的苦,专挣别人看不上眼的“小钱”,20多年后,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温州人开始发力,而且一出手就以规模优势占据显著位置,现在,温州是全国最大的皮鞋生产基地,年产量达20亿双,销售额200亿元,眼镜加工业位居全国第一,年销售额200亿元,服装业年销售额500亿元,打火机全国占有率第一。温州市场绝不仅限于温州本地,而是将内外市场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和联系,温州主打产业的市场营销已延伸到国内外,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当美国人用他们的高科技迫使全世界为他们打工时,他们身上穿的是温州人做的衬衣,听的是温州人做的半导体,早晨唤醒他们的是温州人做的闹钟,吸烟时用着温州人做的打火机,带着温州人做的眼镜。温州在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发展了要素市场。没有要素市场的发展,商品市场的发展会失去依托和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要素市场(诸如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发展就开始起步,到现在已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比如劳动力市场,现在温州有150万的外来工作人员,比如技术市场,温州本地技术力量比较弱,随着产品市场不断升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温州就通过引进的方式激活这个市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家庭工业的兴起,温州人就高薪聘请上海、杭州等地的退休工程师作技术指导,近几年来,外来务工人员的结构业开始变化,他们中间大学生、工程师、会计师等技术人员比例明显上升,有些知名品牌甚至从国际人才市场挖来管理和设计人才,再说资金,温州民间资金融通能力比较强,发展到现在也日益走向规范。温州已逐步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结合,温州原来以有形的产品交易市场为主,近几年来,在有形市场的基础上,温州逐渐发展起了无形市场,并开始形成有形与无形市场的良性结合,像品牌市场、网络市场等,相当一批企业已通过网络化在国内外拓展产品市场,网上交易、企业内部联网蔚然成风。

  秘诀之二:政府和温州人的超前意识

  记者:有了市场做发展的平台,有了企业作为发展的主体,接下来,经济能否搞活关键就在于作为调控者的政府和作为大大小小企业主的温州人了。

  吴敏一:确实如此。政府在发展温州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政府思想观念非常解放,非常务实,将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与温州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政府根据整个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适时地引导、指导,比如80年代末“温州造”出现质量问题时,政府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对假冒伪劣进行严厉打击,对重质量的企业积极扶持,因势利导;对民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尽量与之协调、予以解决,比如土地,比如人才问题,政府通过内引外联,为企业吸纳人才牵线搭桥;政府通过总体规划引导民营产业实现布局的合理化,以前,温州民企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这必然影响到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提升、规模档次提高,最近政府开发了几个比较大的专业类工业园,像鞋子、服装等,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把相对分散的产业集中起来;政府并不直接介入民企运营,而是通过行业商会将各个企业组织起来,促进每个支柱产业的有序发展,行业商会绝对由民间企业家自愿组成,现在有服装商会、皮鞋商会、打火机商会等等,这些商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将行业内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学习、共同维护行业的有序竞争、共同维权,在温州同行相互拆台的现象几乎被杜绝,应当归功于各个行业商会的出色工作和努力。

  秘诀之三: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

  在温州经济发展格局中,民间资金成为投资主体,民营企业举足轻重,排除中国民企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温州民企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产权清晰,公司治理结构日渐现代等),它们有动力也有一定的能力(能力不够,他们就从国内外请职业经理人),经营好属于他们自己的实业,这是企业发展真正的驱动力,也是地区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民间资本的活跃、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温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并不能说,这种以本地资金内部聚积而形成的发展路向,必然可以将温州既有的成功再推向更高的台阶。“珠江模式”以吸纳外部资金发展起来,但现在“珠江模式”也非常注重区域内民间资金的启动,比如虎门,这个曾以吸纳台资闻名的地方,其民营经济发展同样一日千里,这种思路为“珠江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新温州模式”理当也应该将融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内外资本市场。

  温州人精神是一笔无形财富,这种精神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精神不谋而合,像敢于冒险、能吃苦耐劳等。温州人功利观比较趋于合理,他们是“大利大干,小利也大干”,只要是合法收入就拼命去获取,这一点很为可贵,他们认为只要是劳动所得都是光荣的;温州人团队合作精神也不错,一个人出去闯天下往往会带上一帮人,出去后不是各奔东西,而是仍有多种合作,现在温州当地许多企业的国内外营销网络基本上掌握在外出谋生的温州人自己手里。

  记者点评:经济学家将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归为两大类,标准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标准市场经济模式认为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完善市场机制,主要通过市场竞争这只“无形之手”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只是在“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进行资源调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则是指,“无形之手”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往往受到来自“有形之手”(政府)的干预,显然,我国目前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属于后一种模式。

  温州的实践似乎在超越“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一步步向“标准的市场经济模式”靠拢,温州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记者在虎门也感觉到了: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日渐淡化政府干预,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引导、协调、服务”,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取向。

  记者:温州经济从运行主体(即所有制)看,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且民营经济占据重要位置,从产业结构看,是以传统产业(像服装、皮鞋、眼镜、打火机等)为支柱且这些产业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产业的层次都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这些产业可以依靠比较低的成本形成竞争优势,但从长远看,从进一步提升温州地区经济竞争力来看,如何不断增加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含金量,理当也应当成为温州政府和企业当前考虑的关键问题。温州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吴敏一:现在,温州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众多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如西部大开发、如加入WTO等等,但问题也不少,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意识离现代经营还有一定距离等等,但首当其冲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升级问题成为我们考虑的重中之重。温州主打产业的层次不高,层次不高并不能说没有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一种现实或说当下的优势,如果不加以提高,未来必然会出现优势弱化乃至消失殆尽的危局。

  温州从去年开始居安思危,提出了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和工业化水平的战略思路,我们提出了“数码城”的概念并已在实际运作中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数码城定位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它是一种载体,把与温州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引进到此,数码城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数码城是开放型的,不是一个局部和区域概念,目的是通过这个载体实现温州的数字化;数码城充分体现政府推动(如制定政策、统一规划、布局)和企业化运作(创建数码创业投资公司);把信息化与现代资本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利用现代资本市场推动信息化;在与温州以外的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中不断推进信息化,我们与东大阿尔派、浙江大学、上海产权交易中心、IBM[微博]、HP、CISCO等均有较大的合作。

  记者点评: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是正在举行的“两会”的热门经济话题,以信息化提升或改造传统产业更是各个地方政府决策者近几年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但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新的发展生产力的工具,“运用之妙,存乎基础”,这个“基础”指的是地区产业和市场基础,没有市场流通和实实在在的产业做基础,谈信息化就有隔靴搔痒的味道。

  记者在去温州之前,曾就广东南海市的信息化做过专题采访报道,南海信[微博]息化搞得如火如荼且名声远播,是因为南海基础较好,特别是专业市场非常繁荣。温州搞信息化应该说具有比南海更坚实的基础,不仅专业市场活跃,而且传统产业根基深厚,只是温州在信息化的步伐上比南海慢了半拍,温州当奋起直追!

  秘诀之四:企业改革先行一步

  记者: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基础是市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竞争的裁判是政府,人是市场竞争的根本。人们在总结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时往往会提到“路通财通”,仅有“路通”是不够的,“市场活络,经济才能繁荣”,因为市场是基础,没有繁荣的市场做平台,地区发展就会成为“镜花水月”。记者在去温州之前,曾就珠三角的虎门镇做过专题采访报道,虎门经济的活跃程度不亚于温州,二者虽有不同(比如虎门是“聚”天下财,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生意人磁吸到虎门,温州是“占”天下财,200多万温州人满世界跑,赚天下财;虎门的市场开发不如温州早等等),但就成功地打造、活络市场而言,它们是一样的都注重商品与要素市场的结合,注重有形与无形市场的结合,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结合等等。

  吴敏一:温州比较早地放松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束缚,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现在,温州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崭新格局,温州现有个体工商户20余万个,私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4万户,个体私营经济占温州工业90%以上,占GDP80%,地方税收80%。温州民营企业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它们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技术、品牌等不断进行调整,并不是停留在原有的企业形态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工厂到90年代中期的股份合作制再到现在的股份制,温州民企的制度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温州民企还善于“借力用力”,将自己准确地定位在各个产业价值链上(主要集中在制造这一环),比如为国内外大公司做配套,比如利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现在,西安、北京、上海的一些知名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均有温州企业的合作单位;温州民企还非常注意将产业发展与市场发展结合起来,产业的载体是市场,市场靠产业支撑,没有市场会导致产业空洞化,为什么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的波动对温州影响不大,就是因为温州民营非常注重将产业做实。(南方都市报记者/周忠)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