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严重短缺 开发空中水资源急待解决

2001年03月06日 14:48  中国经济时报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张榕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把开源,特别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提高大气降水效率,也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他说,解决水资源短缺,一靠开源,二靠节流。目前我们已确认并积极实施的节水技术、规划南水北调、抓紧水污染防治等措施,这主要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在当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应当把开源特别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提高大气降水效率也重视起来。

  中国有句古语:“黄河之水天上来”。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生态维持需要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据粗略估计,海洋每年的蒸发水汽,可形成453万亿吨降水,其中90%又回到海洋,约有41万亿吨降水在地上形成径流。依靠西南季风,我国陆地上空的水汽年累积量大约有20万亿吨。其中约6万亿吨形成降水,除去蒸发后,有2.7万亿吨且形成江河湖泊等径流。不可否认,空中水还有相当潜在资源可供开发。科学家预见,如果措施得当,再增加10%的降水量,即每年6000亿吨水是有可能的。若其中三分之一能进入西北与华北,将能显著缓解那里的缺水状况。因此,开发空中水资源应当是21世纪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此,张榕明建议:

  第一,把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作为重大战略项目进行规划和研究。自4000年前大禹治水以来,我们的水利工作,一直在地表水的疏导、截流上作文章。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水资源开发上做一次战略性转移,把视野从地面转向天空。要像在地面上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找水、蓄水、调水一样,开发与利用空中潜在的水资源。

  第二,高度重视空中水资源开发的基础性研究。当前研究的重点是云雾降水物理学与增雨技术,包括云雾成雨的条件、机制及微物理学过程研究;我国水汽的分布、运行、转化规律的探索;研究空中水资源的探测技术与预报系统;确定云层降水临界状态位置与时间数学模型;廉价、高效催化剂的选择与研制;喷洒催化剂装备的设计与应用;化学剂以外的其他触发模式;增雨效果测定与评估系统的建立等。这些原创性的高技术,发达国家能搞而不愿搞,缺水的发展中国家,想搞而无力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水资源短缺的大国,我们义不容辞要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

  第三,依据客观规律,综合考虑空中水资源的开发与地上水资源的利用、调配。不是所有有云的地方都能形成降水。要利用高新探测技术和催化影响技术,研究降水云系适合人工增雨的时段、地区,结合地面水利。林业、工农业生态等需要,在有可能形成降水的地方,皆应尽量促降,以增加地面径流量。不仅搞大范围的促降,也可在一些局部山区,搞分散的小规模促降,增加山林的蓄水与小流域的水量。只要不构成严重洪涝,让有水的地方尽可能形成降水。

  第四,改变目前地方各自为战的状态,组织全国的水利、气象、科技、高校、国防、农林、电讯、航空等部门,形成合力。组织力量,培养人才,逐步建成全国统一的空中水资源探测及预报网络体系、宏观调配指挥体系。运用雷达、微波、遥感等高新技术,摸清空中水汽的形成、演变、运动、消失过程,将这些瞬息万变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计算中心,运用复杂性科学中非线性动力学建成的数学模型,捕捉云层中处于降水临界状态的准确部位与滞留时间。然后及时采用先进、准确、高效、廉价的催化剂和喷洒技术(如微型无人飞机等),对处于临界状态可降水而又不降水的云层,采用“四两拨千斤”的触发机制,以游码效应,促其形成规模降水。目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匮乏,专家们深忧后继无人,应抓紧培养后续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研究、开发的专业队伍。(记者杨明炜北京报道)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