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谁忽视农业谁将受惩罚

2001年03月05日 11:44  中国经济时报 

  近几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呈连年下降趋势。据统计,1996年增长9%,1997年增长4.6%,1998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只比上一年增加2%,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6.8%的水平。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在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就此发言指出,改造农业、富裕农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应当成为“十五”计划直至本世纪中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和基本政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处于脆弱地位

  路明委员说,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来分析和认识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许多报刊文章、文件对原因的分析,大都指向农业、农村经济内部和农民自身。例如:大面积的水旱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减收;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和价格低迷;农民负担过重以及农业基础设施陈旧,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滞后,等等。这些原因确实存在,但不完全,还有许多来自农业、农村、农民以外的影响,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他认为,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看,长期以来农业都肩负着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重担,近几年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金额虽有增加,但是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却是下降的,财政、金融流入流出合计,农村资金每年净流出仍在千亿元以上。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工业要压缩“五小”,乡镇企业首当其冲;纺织业调整结构,压缩过剩生产力,棉花价格猛跌;城市要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一些地方就对农民进城打工设置种种限制;加强生态建设,要求农民尽快退耕退牧,而替代产业却难以及时跟上,等等。

  路明说,这些改革、调整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单就城市谈城市、就工业谈工业,也可以说是成效显著,但在短暂的几年中,如此集中和大幅度地推进,对农业的影响如何?农民能否承受?应当给与农民怎样的有效补偿?“我们认为,考虑得很不够、很不够!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脆弱地位。”

  应吸取工业化国家忽视农业的教训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工农两大产业的平等发展,即国家不再抽取农业剩余支援工业,而是通过“取”、“予”平衡的农业政策,实现农业与工业的互为市场、互相促进和平衡发展。 路明委员指出,由于中期阶段工业迅速发展带来巨大效益,容易使国家政策产生工业偏好,许多工业化先行国家大都经历了开始时忽视农业,造成农业长达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的徘徊停滞,并引发经济波动,最后才走上平衡发展轨道的曲折过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经济底子薄,工业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产生工业利益偏好、城市利益偏好的诱因更多。因此,更需我们切实站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重新认识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发展农业的要求,制定农业政策,协调好其他方面的政策。否则,我们有可能重走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甚至受到客观规律更严厉的惩罚。

  不能把改革调整的成本向农民转嫁

  即将开始的“十五”计划,主线是经济结构调整,这对于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是一次机遇,对于我国的农业政策是一次检验。 路明建议,党和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十五”计划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重新定位。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不富裕农民,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工业就没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上不了新台阶。过去几十年我们都在强调农业是基础,着眼点是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积累,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今天我们仍然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但应当赋予它新的涵义。

  二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把握好各项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相互影响与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兼顾各方利益,特别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长期以来在二元经济中形成的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惯性思维必须加以纠正。对于改革调整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利益影响,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和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决不允许把改革调整的成本向农民转嫁。鉴于现阶段保护农业、扶持农业、发展农业的需要,建议制定《农业保护法》。

  三是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财政投入要坚决执行《农业法》的规定,保证每年的增加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开放贷款限制,鼓励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扩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并通过建立投资基金、农业企业上市等多种渠道,吸引外资和社会投入农业建设。

  四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为目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结构不能重复以往“少种点粮食多种点经济作物”、简单改变数量比例的思路,要使农业生产由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追求效益最大化。要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逐步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加强畜禽良种、疫病防治和饲料工业体系建设,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五是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当前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城镇户籍制度等项改革,并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方面作出更有力的决策。

  六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坚决贯彻执行粮食敞开收购、优质优价政策等,进一步拓宽粮食购销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以销定产。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运销队伍、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本报记者 冀文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