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亟待澄清的概念:信用卡

2001年02月22日 10:25  新浪财经 微博

  写下这个标题,简直连自己都觉得好笑。大家近来都在如火如荼地谈论股市与赌场、发展与规范等等大命题,你却要说些针头线脑的琐碎事情。

  但刚刚读了最近的一期《财经》,发现不能再将此等好笑的话题等闲视之。先看这本2001年第2期《财经》杂志上的几处内容:《浙江民间金融:草根层的生命力》:“对家族企业而言,奔波于各地的夫妻或兄弟们对携带现金来越感到不便。因此在信用卡尚未推广时……”《只能在海外使用的卡?》:在图表“辩识国际信用卡”中,作者对“信用卡”作了“借记卡”与“贷记卡”的分类。有趣的是,在对“信用卡”“透支额度”的描述中,该文写道:“借记卡实行‘先存款后消费’原则,不能透支;贷记卡可透支,透支额度受银行授予的信用额度限制,信用额度与担保金的比例多为1:1”。

  本人不是信用卡问题专家,但凭着一点使用信用卡的经验,觉得上述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会引起误会的成份。什么是信用卡呢?就是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号码,持卡人凭卡消费,消费金额由信用卡公司向商家垫付,持卡人按约定的方式再向信用卡公司偿还;信用卡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储蓄功能(如有人能找到金融学教材,请以书面定义为准)。世界上大的信用卡公司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万事达(MASTER)、维萨(VISA)、美国运通(AMEX),但除此以外的信用卡公司所在多有,如日本的JCB。这些公司本身并不是商业银行,不经营储蓄业务。由于在各地开设发卡服务网站的巨大成本,这些公司大都选择以银行或类似机构为发卡代理人。

  当“信用卡”来到中国,正如其他类似的泊来事物一样,它也变得不伦不类。这可以拿大刊《财经》的专业写手对它的认识为证。由于我们几大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误导(比如明明是现金储蓄卡,也赫然在上面印上VISA或MASTER的标识),使得专业的财经人士以及不专业的消费者都一致以为信用卡是一个存钱、携带钱的家伙(参见上引“草根”文)。记得前不久有一名女人的经纪人身故,报章也曾提到“死者信用卡上的钱被神秘的提空”。更有如前引“海外”文,信用卡居然有了“借记卡”及“贷记卡”的分别,允许不允许“透支”及“透支额度”这样的概念。记得在北大某个关于金融电子化的座谈会上也曾有金融教授郑重地拿出一张工行的牡丹灵通卡(现金卡)郑重地说明“这类信用卡是不许透支的”(确有其事!)。

  也许就是国内银行界这种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导致信用卡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成为遥不可及的事物。事实上,信用卡的发行并不需要申请人具有什么特别的信用,一般的作法是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对申请人进行评估分类,核定不同大小的持卡消费额度,每月的消费额应在这个额度之内,就可以先消费后结帐。这并不是意味着持卡人欠着商家的,而是信用卡公司先替持卡人付了款,持卡人再或紧或慢地、连本带利地还给信用卡公司。所谓信用,学理地讲,就是持卡人的消费在信用卡公司那边成为应收款;文学性地讲,就是在这应收款将还未还之间慢慢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有些人选择分期还款,一个月只还消费额的百分之几,长期背负债务,也不见得就没有信用。一旦过某个规定期限未还商定的数额,利率会上浮,宽限期会缩短,严重地还会终止信用卡合同关系,公之于众,并受到法律追究。

  说白了,信用卡就是代理消费者付帐的一种手段,它把消费者零零总总的花销统一起来,由信用卡公司代消费者向商家支付,消费者只需统一还给信用卡公司就行了。对商家而言,由于消费者消费时实际的付款人是信用卡公司,所以并无特别的风险。而信用卡公司因为提供了服务,承担了风险,自然会从中赚取利益(包括年费及从商家得到了各种折扣安排)。就信用卡公司的服务对象而言,再穷的人,只要他有正常消费行为,他就可以利用信用卡公司的服务,成为持卡人。所以拥有一张或几张信用卡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信用卡本身不是什么“成功人士”的招牌(象有些国内媒介宣传的那样)。

  回到国内关于“信用卡”的种种误解上。我们的银行要发明什么新业务,如一方面让消费者存钱进来成为定期存款,另一方面给一张卡给消费者,说可以在那边存钱的额度内“透支”——这不就是消费者自己花自己的钱么,何透之有,何信之有。拜托,大家怎么玩都可以,但请别把这东西叫做信用卡棗如果你标榜“国际”二字的话。不要把什么卡都说成信用卡,蒙了别人不要紧,千万别连自己也一块蒙——这多不专业啊。(简直)

  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