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观点分析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新浪财经隆重推出网上证券栏目
精彩回放
- 上海证券交易所春节期间将休市10天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有望作出重大调整
- 证券机构强力推荐2001年股市“十大牛股”
- 权威机构专家向您推荐2001年股市“大黑马
- 十大年度经济人物 青岛为何能拥有三位?
- 厂家要作最后一搏 彩电业将再掀降价风暴
专题推荐
- 新浪财经周刊第10期
- 机票价格:涨还是不涨?
- 油价上涨何时休?


信用体系建设难在哪 根本原因在体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1月08日 15:15 南方日报

  本报讯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介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信用”这个词在商家和媒体的炒作中已经不再陌生。但“信用经济”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显得有些遥远。

  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到底卡在什么地方?近日一些专家指出,主要原因不是文化上的,而是体制上的。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红头文件”,往往朝令夕改,使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认为,政府对经济行为的过分干预,会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命周期缺乏良好的预期,助长了短期经济行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和这种思潮有相当大的关系。这种来自制度上的缺乏信用意识,不仅会危害国内的经济环境,更会影响外商的投资积极性。

  专家呼吁,为了给推广个人信用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从制度上先行根除“上游”的“信用缺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行为的介入,对于滥用职权,擅自出台地方“土政策”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以及经济行为责任,并给予受损害的企业以一定的“信用补偿”。(王以超)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信用贷款掀起盖头 个人信用体系亟待建立 (2000/12/01 09:26)
中国信用体系有望两三年内建立 (2000/06/19 14:45)
谁妨碍了中国企业联盟?--张维迎专访 (2000/07/19 16:13)
尖峰对话:钱伯斯VS张维迎 (2000/06/22 11:03)
北大张维迎:中国经济信息化障碍来自制度 (2000/05/15 14:05)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聊天室全面升级 手机大奖等着你
专题:争议“处女情结”
钻石美人:伊丽莎白-赫莉内衣写真
新浪招聘网站
辽宁队前锋张玉宁遭起诉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