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 百姓为什么没感觉负担降下来了?

2000年12月15日 12:13  人民网 

  药品价格是每位市民都十分关注的焦点。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药品市场价格秩序混乱,价格大幅度上涨,社会医药费负担过重。从去年5月30日开始,有关部门连续7次降低部分药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药品价格上涨势头,市民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为何很多市民面对品种、规格众多的降价药品,却感觉不到药费负担真正降下来了呢?

  应该承认,国家和辽宁省连续7次降低了近300个品种和规格的药品零售价,降价的幅度都不小(少则10%,多则60%)。有人说没啥感觉的原因是降价品种还太少,有人说是常用药价格没降下来,还有人说主降价药品根本没有上市等等。说没见着实惠肯定不对,说药品降价的效应立竿见影也未必,原因何在?且听业内人士如何说。

  一药多名称

  让人难分辨

  国家发布的降价药品大部分只用了化学名称,而不用商品名称,有的用了商品名称则不用化学名称,市民由于分辨不清,失去了不少购买降价药品的机会。

  现在的药品名称已不是十几年前的“去痛片”、“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时代。医药市场发展迅速,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生产、经营、进口不断增多,药品的商品名、别名不断增加,有的多达十几个几十个,这就造成消费者分不清药名。比如,国家公布降价药品的名称为羟氨苄青霉素,可老百姓知道的却是“阿莫西林”、“广林”、“益萨林”、“阿莫仙”等等。哪里知道它们就是羟氨苄青霉素?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为化学名,商品名又叫“心痛治”、“消心痛”、“安其伦”、“宁托乐”等,别说是普通患者,就是医务人员也有说不清楚的。

  针对药品降价,一些药厂还采取了同药异名的手段,他们将同一种药换个别名,猛打广告,提高价格,以“新药”的身份再出现在市场上,让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使功效基本相同的药品,价格相差悬殊。还有三资企业药品的价格往往比同类国产药品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如调价前的环丙沙星,零售价为16.2元,而不少生产厂家的出厂价仅为1.8元,一些医疗机构实际进价不足两元,医院售价为16.20元,而同类药品叫“特美力”的价格为144.9元;叫“西普乐”的150.65元。

  降价药不开

  高价药猛上

  药品搞得患者眼花缭乱不足为奇,但哪些药降价了,医生心里有数,如果医生有意不开降价药,患者就很难感受到降价带来的实惠。部分医疗部门、部门医生在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影响下,在药品回扣、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愿开降价药,而热衷于开高价药。

  最近,物价部门就接到这样一例投诉:11月13日,一位药品管理部门的同志领着上高中的儿子去大连市一家医院看病,此前一天打的针剂是氧氟沙星,降价前49元,降价后仅为10元,吃的氧氟沙星,规格为0.2g×12片,每盒15.80元;而当日另一名医生开的针剂是甲磺酸培氟沙星,又叫“维宁佳”,吉林产61元,吃的药为“贝泰”,同样规格是0.2g×12片价格为38.3元。比较起来,前一天划价为25.8元,当日则为99.30元,在家长提出疑问后,医生又把处方改过来。

  无独有偶。在一家医院的急诊室,38岁的钟女士感冒发烧,平日开的是青霉素注射剂,而此次医生没有不问青霉素是否有过敏史,就直接开了另一种针剂,说是“新药”,一划价70多元,已下岗的钟女士拿着划价单要求医生重新开青霉素,结果花了不足20元。一前一后相差50多元。由此看来,部分医院不少医生对求医问诊者的条件、经济基础不闻不问,一味开“好药”、“新药”也是患者感受不到降价药品好处的另一重要原因。

  文件标现价

  不标调前价

  如果注意研究国家的几次药品调价,消费者会感觉到调价的幅度,有些药品的调价幅度甚至相当大。由于国家每次下发降价药品文件,标明的只是降价后的价格,而不标明降价前的“原价”,消费者有时看到现价也挺高,而感受不到原来更高的价格了。

  药品价格折扣过高,严重影响了药品价格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根据药品的价格折扣情况及时降低药品价格,并向社会公布。应该注意到,降价的药品几次调价,都是在不降低企业的实际出厂价的前提下,以各地调查的药品实际价格为基础,重新核定出厂价、批发和零售价,砍掉其中的“水分”,这里有的调整是一步到位,有的调整是逐步到位。如“奥美拉唑”胶囊规格为20mg×7粒,去年5月30日降低为每盒76元,而今年11月5日又下调为55元。

  11月5日降低的120个品种规格的药品,有部分品种是在去年5月30日降价的基础上再次降价,如氨苄青霉素胶囊0.25g×20粒去年降价为16.80元,此次为11元;氨苄青霉素冲剂去年降为9元,此次为5.80元;头孢拉定注射剂规格为1g去年降为82.50元,此次降为65.50元,如果公布的文件都标明原价就一目了然了。

  降价打埋伏

  百姓难了解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药品流通秩序混乱状况初步得到控制。但在这7次降价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大连市物价部门转发国家和省有关药品降价文件,不仅通过新闻单位播发消息,而且将文件下发到各医疗单位和药品经销部门。尽管如此,物价部门在前6次降价的第一天检查时,总能发现有部分医疗单位和药店没按规定日期执行降价。更有些医疗单位和药店,时至至今还在偷偷按原价销售降价药品,尤其是降价幅度大的药品迟迟不能真正兑现,让患者吃亏不少。比如去年5月30日降价的一种药,原价49.60元,降后价为10元,去年物价部门就屡次发现有的医院价格未降下来,今年上半年竟然又发现有一所医院仍在按每支49.60元的优化经济价格销售;有些医院管理不正规,新药、涨价药执行得十分积极,而对每次的降价药品总是借故推迟执行或不执行。一家药店的经营者说出了心里话———“大部分百姓只是知道有降价这回事,但降的是哪一种,降多少,其实一点不清楚,到时我就说你买的这个药没降价。真要降价幅度大了,少挣不少钱。”

  不购降价药

  紧跟新特药

  市民感受不到药品降价的实惠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患者盲目追求新药、特药、高价药,以为药价便宜疗效便不好造成的。消费者往往盲目地相信广告,赶时髦,出什么新药买什么药,换个药品、打个广告就是一个消费群体。试想,一种药品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及至上千万的广告投入,不从药价里出又从哪里出那么多钱呢?

  在采访中,大连市内几家大医院对此深有感触:一些患者经常让医生“开点好药”,好像便宜药根本治不了病似的,而医生也顺其自然,投其所好,尽是开价格高的药。比如一位胃溃疡患者,偏要开上百元的药,而国家去年降价的治胃病的药品雷尼替丁片剂规格为0.15g×10片盒装价格仅为2.10元,30粒装胶囊才6.30元一盒,片剂10盒21元,100盒才210元,而高价的新药疗效基本一样,200元钱都不够开上两盒的;羟氨苄青霉素属很好的抗生素药,一盒10粒装0.125g价格仅为2.80元,花小钱,治大病,何乐不为?

  大连市一家制药厂的副厂长介绍说:“有很多地产药,疗效好、价格便宜,如此低价药想搞更多的广告投入,不太可能,但不少消费者只顾跟‘明星’跑,跟着广告走,专买高价药,不仅在医院,就是在各大药房当然愿卖价高的药,药价越高,效益越好。”

  “虚高”是顽疾

  整顿不手软

  连续7次降价就像7道催战号令,透出国家整顿药品流通秩序、狠刹药品虚高定价的决心。但这仅仅是开始,降价的品种、规格只占整个药品的很小份额,百姓的药费负担依然很重。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从1993年到1998年的5年,我国居民的患病率增加了7.3%,医院本该门庭若市,但今天却有50%的城市居民有病不看,其就诊率比5年前下降了18.8%。医疗费用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药品价格上涨造成的。

  一位药厂代表说:“药费高,患者埋怨制药厂。其实,厂家的生产成本没有提高,出厂价也没有提高,是折扣在作怪。药价越高,提成的基数越大,折扣和回扣也应越多。”某医药公司的一位销售经理说:“我现在卖的这些药实际成本只有申报价格的1/10。国内新药的零售价多为生产成本的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20倍。换言之,花100元买的一盒药,也许只值5元钱。”在药品虚高定价带来的“高折扣”中,患者是实际支付者,而制药企业、药品经销单位和医疗机构成为获利者。

  造成药品市场价格秩序混乱的原因,一是药品生产盲目发展,与80年代全国只有500家制药企业相比,目前全国有6300多家,仅辽宁省就有300多家,药品供大于求;二是流通秩序混乱,全国有批发企业1.6万家,比改革开放前多1.4万家;三是医院“以药养医”的后遗症。

  国家计委要求各地加强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药品流通差率和折扣过大,实际价格低于规定价格较多的,要及时予以调整。对政府定价药品价格进一步加强跟踪调查,适时降低“虚高”价格,切实减轻病人医药费负担,促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对一药多名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对策。11月15日执行的辽宁省物价局《关于降低罗红霉素等部分药品价格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凡以通用名称列出的药品,不分产地和商品名称,一律不得超过本通知价格,原规定零售价格低于本通知价格的,继续执行原价格。

  随着药品整顿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规格、品种药品降价。消费者要充分利用降价药品治病,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宋维家)

  背景提示

  ●1999年5月30日,国家首次大幅度降低头孢类国产药品价格,品种、规格达225种;

  ●1999年7月22日,国家降低西力欣等114种进口和进口分装药品价格;

  ●1999年8月1日,辽宁省降低环丙沙星等67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

  ●2000年8月7日,国家降低头孢拉定等72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

  ●2000年9月28日,国家降低肤疡散等36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

  ●2000年11月5日,国家降低氨苄青霉素等120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

  ●2000年11月15日,辽宁省降低罗红霉素等57个品种、规格的国产药品价格。《市场报》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