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工业化实现强县富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14:13 南方日报 | |||||||||
李敏 作者系中共惠东县委书记 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则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将失去前提和基础。 县域工业化是强县富民的关键
走非公有制工业化之路。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应该是非公有制工业,特别是民营工业和外资工业。民营工业和外资工业从诞生、引进之日起,就与市场直接对接,适应性广,生命力强,机制灵活,信息灵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摸爬滚打。它不用政府投资,政府还可以收税。从实践来看,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其非公有制工业也发达,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浙江、苏南地区莫不如此。因此,县域工业化必须走非公有制工业化的路子。 坚持相对集中、集聚产业。县域工业化不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重复建设的老路,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通过有效资源、比较优势的集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惠东县沿江、沿海、山区三分天下,我们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对外加工业,在沿海地区重点发展临海重工业,在山区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和小水电加工业,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产业集聚的工业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集聚产业、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的功能,是推进县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工业园区不能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地区盲目开发、四处圈地的路子,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效益优先,量力而行,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落户一批,注重实效,避免一哄而上、劳民伤财。 以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 立足优势,实行产业招商。各地条件不同,资源各异,应充分把握自身优势,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产业招商,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我县民营制鞋业比较发达,已形成集聚效应,我们专门组织鞋业招商,取得很好的效果。 放眼全球,主动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产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县域工业发展的极好机遇。要主动出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主动接受其产业转移,壮大县域工业。 加强服务,营造外资进入的“洼地效应”。县域工业发展一定要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要让利,还要有“保姆式”、“全程式”、“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我县的服务环境近两年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不断凸现。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要促进乡镇企业改造、改制和技术进步,鼓励乡镇企业把自身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升级。我县先后办起的四季鲜荔枝加工、梁化梅菜加工以及东进农牧集团、九华农贸公司等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城镇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工业化开辟广阔道路。我县吉隆、黄埠两镇大力发展制鞋工业,吸引了10多万农民进城务工,促进了小城镇发展。 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推进县域工业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不上污染严重的项目,对已经建立的工业企业要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治理,无法治理的要坚决关停并转。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推进县域工业化,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避免在社会发展上先欠账、后还债。为此,必须要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这两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