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分析 > 张曙光 > 正文
 
学者的书评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 19:55 中评网

  杨玉圣

  张曙光教授本以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的探索性研究而名世,是学者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促发他倾心于书评创作;据作者自述,他对书评的重视始于1989年,“到了1992年,看到学术刊物上的书评基本上都是‘广告式’、‘推销式’的,就非常不满,甚至有些气愤了。”于是,这位经济学家义无反顾,开始了独出心裁的书评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历险,由此而在中国的经济学界掀起了学术批评的黑旋风。

  这部《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氏8年来为书评事业所付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及其结晶。“这些书评和评论决非敷衍了事和滥竿充数的随意之作,而是严肃认真之所为。”(“序”)由这部生动活泼、独树一帜的集子,我们不仅可以感知经济学书评的活力与魅力,而且还可以进而体会严肃的学者参与和改造书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在我国,当今活跃于书评界的作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新闻出版业人土,其中又以工作于第一线的报刊编辑为主干,此外就是一些作家及文学研究者近年来的卷入,前者的长处是感性认识深刻,后者最拿手的则是其生花的妙笔,但除书品书话、书人书事这些鉴赏性篇章外,两者都面临着学术上浅尝辄止的关卡。问题就在于,实用的鉴赏性毕竟代替不了深刻的学术性。与此相对照的是,学者们尽管不满于目前书评的疲软状态,但又常常停留在“动口但不动手”的“君于”状态。于是,我们看到出版界接二连三地推出一套套集子,影响较大者如。《读书文丛》(三联书店)、《书趣文丛》(辽宁教育出版社)、《书友文丛》(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现代书话丛书》(北京出版社)、《中青年编辑论丛》(奥林匹克出版社)、《书评文丛》(湖北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些集子大都出自名家手笔,文情并茂,而且大都雅俗共赏,行销广远,这对于倡导文化、营造读书氛围、扩大书评的社会认同感,应该说发霉了非常 ,重要的积极作用。可是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些规模不等的集子中。《新颖的课题》(戴文葆)、《人在书旅》(王建辉)、《书生意气》(陈平原)、《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等例外情况外,基本上很难找到那种名副其实的学术性较强的书评集。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要切实弥补这一遗憾,至关重要一点是,人文社会科学界量已功成名就或确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应该像张曙光教授那样,真正关怀书评建设,最好能自觉加盟书评作者行列,靠过硬的书评作品赢得自己在书评界应有的位置,改变目前学者们在书评界的边缘地位。更重要的是,由学有造诣、并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来写作讨论性、研究性、批评性的学术书评,恐怕也是中国图书评论水准将真正得以提升、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在笔者看来,这很可能就是《张曝光经济学书评集》一书面世的特殊意义之所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