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分析 > 张曙光 > 正文
 
我国预期理论研究述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 19:29 中评网

  张曙光

  -、我国预期理论研究的回顾

  在我国经济学界,重视和研究预期理论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在此之前,预期理论似乎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专利,尽管前几年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一股引进热,但对预期理论这一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西方经济学的热门话题似乎并无多大兴趣。1988年我国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一下子打破了对预期理论的冷遇局面,在各种讨论有关通货膨胀问题的会议和论文中,预期问题不断提出,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据笔者所及,国内第一篇以通货膨胀预期为核心概念的论文,首推樊纲的《论“公开宣布的通货膨胀计划”》2。该文借助于通货膨胀预期这一理论工具,论证了公开宣布的通货膨胀在实现实际经济计划目标方面是无效的通货膨胀。

  国内首次提出有关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测量数据的论文是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通货膨胀问题”课题组提出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我国通货膨胀的综合治理问题》3。该文利用自己建立的通货膨胀模型预测出,在我国1988年的通货膨胀中,“通货膨胀预期所占的份额为10个百分点”。该文是中央财经小组组织讨论的治理通货膨胀的四个专题报告之一。

  到1989年第一季度,有关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和论文明显增加,主要有:

  l月12日,《财贸经济》召开第二次通货膨胀问题讨论会,张曙光以《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4为主题发言,指出“八九风暴”(指1988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已经形成。进而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类型、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形成的过程和机制,认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从少数人的行为变成社会大众的共识和集体行为,是一个社会的学习过程,大致包括生成阶段、传递阶段和反馈阶段,指出预期是通货膨胀加剧或减缓的重要因素,提出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要考虑预期因素。

  戴睿发表了《合理预期与宏观管理》的文章,在介绍西方预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经济中的预期问题,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不断深入,“经济主体在选择和决策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经济中市场调节的部分不断扩大,同时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也得到认可和某种程度的鼓励。在这种情况下,预期行为对经济的作用自然由潜在变为现实。这一点,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5。

  张宝群发表了《论通货膨胀预期》一文,以理性预期理论为依据,区分了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两个概念,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传导途径,进而强调指出:“(1)货币政策对伴随有预期的通货膨胀无可奈何,关键是防止通货膨胀预期出现……(2)防止通货膨胀预期有赖于各项经济政策相互配合……(3)物价改革应该以消除通货膨胀预期为前提6。

  张其佑、贾渠平在《通货膨胀预期是加剧通货膨胀的重要诱因》7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环境是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客观条件,推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必然后果,改善通货膨胀环境是消除通货膨胀预期的根本出路。

  1989年3月1日,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等10个单位举行我国通货膨胀问题讨论会,通货膨胀预期是会议讨论的三个专题之一。表明通货膨胀预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吴敬琏、乌家培等在大会发言中都专门讨论了预期问题,李拉亚、张曙光、杨仲伟、樊钢、左大培、刘永强向大会提交了《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的论文,该文提出用“剩余法”测定通货膨胀预期,并据以测得我国1988年通货膨胀率18.5%中,预期的影响约占8个百分点,进而分析了研究通货膨胀预期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论述了通货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8

  接着,李拉亚还发表了《通胀加剧是预期影响、物价上涨有心理因素》”9和《预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影响》10的文章,进一步论述这一问题,指出1988年一般货币没有显著增长而物价出现明显上涨是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所致,提出近中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指导思想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利率,降低预期。其中,前一篇文章曾作为参阅文件,印送中央财经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计划、财政、银行、物价诸部门,进行研究讨论。”

  马建堂写了《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一文,指出我们在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和制定实际对策中,要把预期因素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忽视它不对,过份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利于通货膨胀的真正克服。11

  6月16日,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通货膨胀问题课题组提出了第二个研究报告《关于滞胀的标准、可能性和防止对策》,认为通货膨胀预期改变了货币供应增长和物价上涨的关系,不仅使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而且通过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损坏了有效供给增加的活力和潜力,从而造成生产停滞。强调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停滞的对策建议中,要坚持紧缩、优化结构,提高利率,降低预期的思想。12

  二、我国预期理论研究的特点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我国预期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研究通货膨胀预期为突破口。经济行为主体对各种经济变量存有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西方经济理论界近20年关于预期理论的研究,把着重点放在通货膨胀预期上,我国预期理论研究的兴起,也从研究通货膨胀预期入手。东西方经济理论发展中的这种不谋而合现象表明,偶然之中也有必然。通货膨胀是经济系统运行的综合症,通货膨胀预期也就综合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总体判断,综合地反映出人们对经济系统可能施加的影响。因此,抓住了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也就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运动和多种多样的预期行为中,抓住了主要矛盾。

  2.是实践需要发展起来的理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消费者经济行为的复杂化,市场机制的引入,为我国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经济预期提供了客观基础,连续多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及其在1988年的突然加剧,显示了预期在通货膨胀上升中的推波助澜作用,使人们看清了研究通货膨胀预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我国预期理论的研究,是针对如何认识、治理通货膨胀这一重大而紧迫的现实经济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丰富的实践土壤里播种和发芽的。事实上,预期理论的研究已经落后于预期的实践了,它是经济实践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事物。

  3.尚未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由于我国预期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讨论和论文大多是就事论事的现象描述,缺乏高度的抽象概括和深入的实证分析,还没有深入到人们的预期是如何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深层次的问题上来,也就是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行为方程上怎样考虑预期的影响,引入预期变量,还未见到有研究成果问世。因此,目前的预期只是作为一种概念、一种现象提出来的,还没有达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提出和研究的水平。

  4.试图探索我国自己预期理论研究的道路。在西方经济学中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预期理论,其中以理性预期理论最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运行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引进西方的预期理论。从前面的综述中可以看到,我国研究预期问题的绝大多数学者都没有直接把西方的预期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而是试图从中国实际情况的描述和分析出发,得出自己的理论结论。当然,在前面提到的论文中,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学习西方预期理论,吸收西方预期理论的某些思想为我所用的情况。学习而不照搬,批判吸收而不简单盲从,我国预期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就基本上坚持了这-良好的学风。只要继续坚持这样做,我国预期理论的研究一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5.定性分析多而定量分析少。西方经济学在研究预期理论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的问题甚至是从定量分析中引伸出来的。如模型参数的稳定性问题,理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模型的参数仅仅由过去的数据给定是不正确的,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模型的参数不一定是稳定的,过去的数据难以说明现在的问题,更难以说明将来的问题。这无疑是对经济预测的一个发难,涉及到预测的技术可行性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长期存在着重定性分析轻定性分析的偏向,预期理论研究也明显地带有这种先天不足的胎记,但是,由于涉及到上述模型参数的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我国预期理论的研究必将走向一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道路。这将对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知识结构必须更新,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我国预期理论研究的影响

  预期理论的产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早在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提出了预期问题,并将它作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认为预期是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但在凯恩斯那里,预期是作为外生变量看待的,其本身尚未构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凯恩斯以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以来,预期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外推性预期、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相继问世,预期已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其本身也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理性预期理论的提出,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使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一种革命性变化。可以说,没有现代的预期理论,也就没有西方的现代经济学,预期理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格局。

  有鉴于此,考虑到我国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致判断,预期理论的发展,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我国整个经济理论的发展,进而也可以看出未来我国预期理论研究动态的大致方向。

  1.预期理论将在改造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发挥主要作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不研究预期问题的。因为预期首先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其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心理活动,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只研究人、财、物的经济运动,不研究人们有关经济生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因而,在传统理论中,人往往只是作为劳动力、作为投入要素,而不是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抱负、有追求的人来看待,虽然传统经济学强调研究人的生产关系,但这种生产关系往往是抽掉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为的关系。不仅如此,传统政治经济学对于研究经济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曾大兴问罪之师,不分清红皂白将其统统斥之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庸俗化的表现。这不仅缩小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而且加深了传统经济理论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色彩。其实,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它不仅具有客观的内容,其形成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人们的社会心理实是如此。预期虽然来自人们的心理活动,但并不限于心理活动,当预期由个别人的行为变成社会大众的共识和集体行动时,它所具有的客观性质和客观内容就分清楚了。如果只研究人、财、物的经济运动,不研究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行为动机,不研究人的经济心理和预期行为,那么,政治经济学仍然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也只能隔靴搔痒,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走不出它的孩提时代。研究预期理论和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心理动机,不仅可以扩大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使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真正以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为中心内容,使经济学描述和分析的东西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经济关系。

  2.预期理论在宏观经济理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关键的行为方程如总供给、总需求、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等,都与预期密切相关,都要充分考虑预期的作用和影响。预期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已使我国刚刚诞生不久的宏观经济学产生了一阵忙乱,宏观经济学家们将对自己的理论和论据进行重新估价,并将逐步采用一套新的研究方法。“经过这番演变,在更深刻、更彻底得多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新思潮12。”

  3.预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模型的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用过去的数据来给定现在的宏观模型的参数,又用这种现在被给定的参数去解释未来。预期理论的产生,将使经济学家们不再满足这一传统的建模方式,他们将试图探索更好的建模方式,这种方式将不仅会考虑过去,而且会放眼未来。模型结构选择、模型变量选择、模型参数确定,都将因充分考虑到预期的影响而更接近于实际、更能反映实际。

  4.改变传统理论制定政策时的思维方式。与前述传统理论忽视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为密切相关,传统理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的思维方式是,把人简单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如同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原材料一样。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得到多少产量。在这里,人们只能被动地听从政策制定者的摆布,而不存在他们对经济系统的反作用。随着预期理论的产生,这种思维方式将会改变。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就会考虑到随着政策的变化,人们的预期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于是不仅需要考虑到政策对人们的制约作用,也要考虑到人们对政策的反作用。这一事实也会促使经济学家进一步探索经济理论,提高经济理论解释实践、指导实践、制定政策的能力。目前,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出现的一些困难,如一些看起来很理想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由于企业存在着普遍的预期,导致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情况,使得政策执行的结果很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这种情况随着预期理论研究的深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我们可以依据人们的预期心理和行为,来制定和实施比较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

  总之,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预期理论的研究还是个新事物,已经发表的有关论文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够,理论研究仍然严重地落后于经济实践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预期理论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扎根于实践的沃土之中,虽然现在还比较弱小,但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只要我们勤于耕耘,认真探索,它就会蓬勃地发展壮大起来。

  原载:《经济学动态》,1989年第12期

  注释:

  1、本文系与李拉亚合作。

  2、参见《理论信息报》1988年9月19日。

  3、参见《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1988年11月28日刊于国家信息中心内部刊物《专题研究报告》)。

  4、参见《财贸经济》1989年第3期。

  5、参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89年第2期。

  6、参见《金融研究》1989年第2期。

  7、参见《国内外经济管理》1989年第2期。

  8、参见《经济日报》1989年3月10日。

  9、参见《经济参考》1989年3月28日。

  10、参见《经济研究》1989年第5期。

  11、参见《经济参考》1989年5月9日。

  12、参见国家信息中心《专题研究报告》1989年第47期。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