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主体、行为》后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 19:23 中评网 | |||||||||
张曙光 写完最后一章,我既感到一阵轻松,却又有些沉重。似乎还有些题外的话要讲。 其所以感到轻松,是因为我终于完成了这一历时甚久的工作。本书的写作始于1994年,当时一口气写了前面的6章,并请经济学界的一些同仁看看有没有什么意义,值不值得去
其所以又有些沉重之感,是由于本书涉及的范围太广,问题太多,有很多自己还学习和研究得不够,因而,做起来也有些力不从心,有些地方存在着太多的缺憾和不足,这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明显意识到的。就以最后一章来说,本来有些问题是要单独成章讨论的,但我却用短短的一节就作了交待,提出了问题,刚刚开始讨论,就又作了结束;本想作些综合性的分析,也只好放弃;有些重要问题还尚未提及。要不然本书不知还要拖到何时才能完成。所以,我想借此先向读者致歉,只好留待以后再设法补救。 在内容设计上,本书与现有有关这一论题的著作不大一样。这从第二篇的结构安排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中不仅讨论了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如产权问题、企业问题、市场问题,但讨论的角度有些也不大一样,也讨论了这些著作中不曾讨论的问题,如家庭制度和家庭行为问题、政府制度和政府行为问题、道德和道德行为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和讨论这些问题,并将其放在这样的框架中来处理,也许会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但笔者却以为,这可能就是本书可取的地方。在第二篇的最后一章,笔者试图给出这些讨论的一个小结,但如何将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引入经济制度结构的多元结构和多元互动之中,还是 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虽然严格说来,本书也许还不大像一本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专著,其框架和方法都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但其内在的逻辑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为了排却完稿后的遗憾,笔者想作一点经验之谈,以为后来者之借鉴。在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知识如海洋,在任何一个问题上积累的文献堆积如山,而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要在学术上作出一点创造和贡献,只能选定一个方向和一个领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方能有所突破和有所前进,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适当拓宽研究的领域,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什么都通,什么又不精。这是笔者在最近在一次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观点。知识靠的是积累,是厚积而薄发,还是薄积而多发,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学者其所以能够作出较大的贡献和创造,就在于他专攻一个问题和一个领域,而很多颇有造诣的学 者其所以未能在学术上作出大的建树,就在于没有专攻,往年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比较起来,前者是经济学的专门家,后者是经济学的万金油。笔者也许属于后者。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夫人和女儿,因为它占去很多节假日的时间,使我不能陪同她们一起休息游玩。不仅如此,当我写作时,思想比较投入,一旦别人打搅,就有些发急,特别是思绪不顺时。夫人和女儿出于好心,想让我休息一下,找事与我讲话或要我做别的事情,我往往表现出老大的不高兴。其实,事情过后,我也确实有些后悔和感激。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张立宪先生,他的盛情难却,也为此作了大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