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分析 > 林毅夫 > 正文
 
评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19:04 中评网

  卢 锋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一般以发达国家的市场制度作为理论的给定前提,并把技术作为外生变量来研究。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本身正是一个制度和技术变迁的过程,如果把发达国家的市场制度和技术条件当作是经济学理论模型的给定前提和外生变量,那么也就放弃了对经济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的分析。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从计划经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因

  此,运用建立在完善市场制度基础上的主流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时不能简单套用,而应把技术和制度当作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来研究。对我国的制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不仅可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也可反过来大大丰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

  林毅夫教授的新著《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就是这样一本新制度经济学的力作。《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一书是林毅夫教授继1992年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该书获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之后,又一部以规范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农村、农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与技术问题的专著。全书共11章,其中有8章,以单篇的方式在国外一流匿名审稿学术刊物发表,1章以单行本的方式在国外出版发行,1章发表于国内的经济学刊物《经济研究》。

  该书第1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作者对如何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具体的经济问题,如何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看法。第2章总结了当代经济学界对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制度变迁的研究成果。第3-7章运用中国农业改革实证资料对已有的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和理论修正,从而将有关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制度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第8-11章运用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理论对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败得失,1959-61年农业大危机问题,中国粮食问题等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书用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证资料对制度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了规范和开创性的研究,比较完美地将主流经济学方法、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弥补了制度经济学缺乏实证分析的缺陷,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其中对1959-61年中国农业大危机的研究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烈讨论。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