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分析 > 汪丁丁 > 正文
 
棕榈树下的沉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14:29 中评网 汪丁丁

  汪丁丁

  又见到了夏威夷的棕榈树,又闻到了南太平洋的暖风,清静的街 道,阵雨,阳光,还有浪花堆起的白沙滩。 如果你有机会去夏威夷,不要忘记,去看看瓦胡岛东北面的“草 帽儿”。太平洋的水,在这儿环成一汪海湾,太平洋的云,在这儿聚 拢来休息,把骄阳遮在一旁,海湾的正中央,就飘着那顶维多利亚式 的草帽,墨绿色,周围再也没有浪花;一平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如镜的水,就这样铺展开 来,直到你脚边的沙滩,再接着铺开的是绿茸茸的草地,延伸到你身 后同样恬淡的芭蕉林,它后面墨绿色的山幕再把你的目光接回南太平 洋点缀着朵朵白云的凝固了的蓝天。十二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一个 无风和无人的早晨,我驱车驶过这里,立即被它那近乎圣洁的宁静吸 引。当我渐渐走到它中间,与它融为一体时,我记起了那令人神往的 诗句:“那天夜里,我见到了永恒,它像一轮广大无垠的光环……” 在大海旁边,我感受到“必死的生命”的叹息,感受到人的“神 性”绝望地要求超越“有限”的悸动。 “绝望”,克尔凯郭尔说,“是我们精神的孽障,我们自我的厌 恶。”于是绝望可以有三种方式存在:无意识的,对于不得不成为“ 我”的绝望;意识到的,不想以“我”的方式存在的绝望;以及绝望 地要求成为“我”的存在。不得不“我”,萨特孤绝的呐喊:我来到 这个世界,纯粹是一个偶然事件,它不能也不应当具有任何“为他” 的目的和计划,它是它自己——绝对的虚无。正因为是绝对的虚无(“ 上帝死了”),才发生了“我”应当而且不得不承担的绝对的责任。“ 我”无法将我的行为归咎于任何的“他”,因为我同这个世界的任何 部分都没有前在的联系。“我”获得了如此的一种自由,它来自虚无 的“我”的偶然,来自沉重的“我”的责任。这些责任是由于自由的 我必须选择在我和他人之间建立(或维持,或割断)某种关系。 不堪“我”的责任的重压,生活着的我绝望地要求成为“非我” ,绝望地要求挣脱“我”,绝望地要求从这个世界上把“我”的一切 痕迹(连带着责任)抹去。米兰·昆德拉不愿保留任何照片和日记;不 愿让“我”的生命之流中任何一个片段从这流动的时间中抽离出去, 被任何一个未来的“他”审视和评论。厌倦了德里达的“to differ is to deffer”。但是不可避免地,无数的人重复做着可数的简单动作,我 的每一次举手每一次投足每一次微笑,只不过在重复人类祖先做了千 百万次的动作,我甚至不敢保证我心灵的每一次激情是否仍是可怜的 重复,多么绝望地,我成了幽灵的影子。多么绝望地,我希望成为自 己的“我”!

  那个使我感到厌倦,强使我重复先辈们的生活的,无非就是“传统”。在传统中我学习理性也学习道德。除非不“说”,我不得不为我自由的“思”套上传统的语言的铁笼。古希腊人的“说”包含着人际交流的其它方面例如行为、熟悉和谅解。“说”,就是承认“我”的知的局限性,承认他人经验对我的“知”的重要性,承认“主体间认同”的必要性,除非不想学习“思”,我不得不首先依靠理性对自然立法,不得不通过“说”建立规范。所以巴门尼德说:“人应当同时说和思那存在着的存在。”然而成熟了的“我”,知道在语言之外,在作为“立法者”的理性之外,还有那“不可言说”的思,那澄明的“悟”,那“通天下所感”的静,那“元之又元”的众妙之门。必须把握这个不可言说的思,“说”才是有意义的。海德格尔说:“说出来的思,它只能抓住不思的人的思想。”于是一个思考者说出来的思,只对其他正在思考中的人有意义。说的意义全在于说之外的意义,对思考者来说有意义的言说只在“言不尽意”之中。人的“神性”,人的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其实是在自由遵从着的规范之外的自由。大海和蓝天,几乎是无限的存在,却谈不上“自由”。在有限存在和超越有限存在之间,自由才获得了意义。这个意义上的“自由”,可以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存在中的自由),也可以是康德“自由意志”的自由(超越存在的自由)。由此导出的“道德”,可以是经验主义传统的“演进道德”,也可以是“道德形而上学”的普遍主义道德,没有“超越”的意志,在世的存在便显得暗淡无光。无视存在的自由,何来“超越”的意义?还是“传统与乌托邦”,还是“永远的徘徊”,还是“怀着乡愁寻找家园”。最原始的超越方式是生殖,任何知道“意义”的生物必定知道生殖的“超越”意义。等而上之,立言,立功,立德。名垂青史,不可谓没有超越意义。若再要“等而上之”,则诸识皆空,卓然而涅磐。

  入无“我”之境,自然没有克尔凯郭尔说的“我”的诸般烦恼。然而超越到这样极端的境地,人性也就丧失殆尽,只剩了神性。人而不“人”,超越还有什么意义吗?于是中国人不愿意入“空门”,两千年来只好在“等而下”的诸种超越方式中打转。超越方式不能改变,人生路向就大体一样了。活来活去,无非“正诚格致修齐治平”一套。天下之大,能不信宗教而脱开这一套生活路向的现代中国人并不多见。所以干部当好了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企业家做大了就要“义利兼顾,济世经国”,知识分子经过了王国维“大学问家三境界”之后就要“学究天人”,“文以载道”。尽管一百多年以来世道大变,生存陷入了困境,中国传统的这一套人生路向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对五千年而言,几百年的时光只好算得是“边际演变”。超越的方式没有改变,就相当于“天不变”。我眼睛里的大海和蓝天,是凝固在那里的。因为我找不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向,又不愿意滞留在平凡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