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 选择 精神自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14:19 中评网 汪丁丁 | |||||||||
汪丁丁 整整一天,我面对着编辑部发来的这份“边缘”材料,不知如何下笔。我努力要和他们或她们对话,我想象着把自己重新投入那个熙熙攘攘的大市场,我审视着从身边走过的‘俊友’们,‘于连’们,还有‘陈小东’们,不同的灵魂,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结局。恍然间我看到了那个贯穿着他们与我们命运的终极意义:人,由于出生的偶然被抛入他人当中,原本不是出
上帝死了!上帝死了吗?对尼采的断言,马丁.布伯的回答是:上帝并没有死去,只不过离我们越来越远。在信仰的时代,人没有选择,人不得不“信仰”,没有独立人格,信仰便不是真确的信仰。在理性的时代,人选择了自我意志与权力,信仰被推上理性法庭去审判。今天,理性开始反省自身,信仰开始受到尊重,上帝回到思想身边。可是已经获得了自我意志的自我只能通过“选择”获得信仰,我们人格与精神的获救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意志,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那些被污辱与被损害的,被欺骗与被压迫的,被边缘化的与被异化的,她们的处境是对人类状况的挑战,是对独立人格的挑战;那些强权者,那些扯谎者,那些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取得了胜利的人,他们的处境难道不也是对人类状况和独立人格的挑战吗? 布坎南在近著“选择选择什么(choosing what to choose)”中写道: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当小偷?因为偷来的一瓶矿泉水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与买来的一瓶矿泉水具有同样的消费性质了,前者包含了“道德代价”。依照同样的原则我们也可以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当骗子?因为骗来的一块人民币对使用者来说已经不再与挣来的一块人民币具有同样的消费性质了,前者包含了“道德代价”。当然,布坎南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并不彻底,这里涉及的已经不是“机会成本”(代价)可以描述的道德损失,这里涉及的,正如我在上面论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格是否能够经由选择而获得独立的问题,是我们的精神是否能够经由选择获得最终自由的问题。 也许,我们选择道德生活会减弱了我们在物质世界里的竞争能力,也许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泯灭。如果当真如此,我们的人生就是“悲剧性的”,为精神自由而选择放弃生命,这悲剧当中洋溢着人生之壮美,这壮美是不朽的,是足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的。也许---我更希望如此---我们的道德选择同时也成为他人的道德选择,从而一个健康的社会得以诞生,竞争成为道德制约下的竞争,意志成为独立人格辉映下的意志,人成为“形为心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