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商标法》于昨天起施行,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王众孚指出,这次《商标法》的修改是我国商标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商标保护工作步入了大规范、大发展的新阶段,对于保护商标专用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商标权的确立更为公正合理
据王众孚介绍,我国的《商标法》制定于1982年,实施于1983年,1993年曾修改过一次。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商标所有权人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商标注册申请量逐年大幅增长,仅2000年商标注册申请量就达22万多件、核准注册15.85万件。今年前10个月的申请量为21.3万件、核准注册16.9万多件。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的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41.84万件。与此同时,由于受商标侵权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的驱动,不少违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大肆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大大损害了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我国在商标保护方面全面遵守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了再次修改。
王众孚说,原《商标法》共8章43条,修改后的《商标法》共8章64条,新增23条、改动23条。修改后的《商标法》扩大了商标权的主体和客体,如农民个人可以为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颜色组合、立体标志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可以通过商标制度获得保护;将禁止注册的理由区分为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规定属于相对理由的情形通过使用取得显著性的仍然可以申请注册为商标;对恶意抢注他人商标亮了红灯,规定禁止恶意将他人已经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抢先注册;对商标确权程序的终局行政决定增加了司法审查程序;对从事商标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明确提出了忠于职守、廉洁勤政的要求。
对商标权的保护更为充分有效
在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界定上,取消了主观过错的构成要件,即只要有侵权事实和证据,均属侵权;明确规定“反向假冒”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比如某人买来他人的商品后,撤下他人的注册商标换上自己的注册商标再在市场上出售,也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在执法措施上,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增加了查封、扣押手段。在对商标侵权人的惩处上,增加了没收措施,扩大了销毁措施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了构成犯罪的三种侵权行为。在对被侵权人的民事赔偿上,商标侵权人不仅要赔偿被侵权人所蒙受的经济损失,而且要赔偿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付出的合理费用,如合理的调查费、律师费等。此外,新商标法还规定商标专用权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采取在起诉前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救济措施。
王众孚表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今后要以实施新修改的《商标法》为契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新世纪商标注册和管理重任的干部队伍;积极组织商标法律的学习宣传,抓好实施修改后《商标法》的基础工作;强化商标行政执法,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商标注册的质量和效率;重视商标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我国在建立国际商标保护新规则中的建设性作用,为维护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李争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