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檀盛
企业做“假帐”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一方面政府再次严厉强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朱镕基总理在上海提出了“不做假帐”的重要批示,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
司做假帐屡屡爆出“黑幕”。
已经公开的资讯得知,琼民源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5亿多元!湖南猴王将造价3500万元的大楼租给母公司,年租金达2000万元,两年租金就可收回大楼的投资成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造假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银广厦2000年实际出口3万美元,造假帐竟出口近2亿马克……
日前,在中山大学举行的“高级会计讲座”上,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玉廷博士分析了会计造假的深层原因。
刘玉廷副司长曾参与了新《会计法》的制定工作。他说随着WTO的临近,新《会计法》在会计政策层面借鉴了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这次新的《会计法》,最大的特点是规定了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刘玉廷说,理论界专家在分析会计造假的深层原因时认为,在行政审批制度下,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削足适履,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来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和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
剥离与模拟从根本上动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地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
许多国有企业在上市前亏损累累,债务负担沉重,但只要经过改制和上市,往往一夜之间扭亏为盈,财务实力大增。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秘笈就是剥离与模拟。我国许多刚上市的公司,其三年加一期的会计报表展示给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常常令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无地自容,只可惜这种“姣好面容”不能长久,毕竟“整容”与“天生丽质”不可同日而语。桦林轮胎、兴业聚酯等上市不到一年就亏损,ST和PT家族日益壮大,都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剥离与模拟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伤害。
有专家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自身利益驱动积极造假,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为局部利益驱动支持或默认企业造假。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国企改造而来。改造前的国企很多已处于破产边缘,通过股票上市募集资金是公司存活下来的最后选择。
显然,如果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如实报告其亏损的事实,企业将不符合“上市前三年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30%”等门槛要求。由此可以推断,那些经营业绩不好或亏损的企业,如果希望通过上市募股来解决危机,当然不希望企业如实披露。
那么对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来说,其管理层是否倾向于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结论也是否定的。理由在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特别是新股发行,仍然处于一个卖方市场阶段,新股申购中签率长期低于3%可以作为支持证据。
为什么造假屡禁不止?刘玉廷引用厦门大学黄世忠教授的观点说,抛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例如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另外,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等现象,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
WTO的临近,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格局将如何变化?刘玉廷说,包括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在内的一批国际会计公司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入世后这个市场,我们面临的倒不是会有多少会计师事务所倒闭,而是大业务将会全被外国公司抢走。但刘玉廷也说,外国事务所对中国国情不熟悉,审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有造假可能。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