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0月30日电(记者慎海雄 崔砺金) 玉环县是浙江东南一个半岛型小县。今年以来,当地的工商银行玉环县支行实现了“零”不良资产目标,一下子引起全国金融界的震动。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派员前来稽查,证明情况属实。尔后,一批又一批的人纷至沓来,参观的、取经的、挑剔的,眼神中有赞许,也有疑惑。透过这“零”的背后,到底藏有哪些“真经”呢?
“贷款有风险不可怕,最怕的是道德风险”
“如何防范信贷风险?各家银行有各自的招,我们认为贷款有风险不可怕,最怕的是道德风险。”工行玉环县支行行长李震宇对记者说,支行从1984年成立至今,先后换了四任行长,历届领导班子都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观念,才躲过了乱投资、乱开承兑汇票等一次次风险,否则“苦果”就要让后来者消化,包袱就没有今天这样轻松了。
为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头上,支行从内部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墙”。他们对信贷员实行竞争上岗,并定期轮岗,每次轮岗面都达到80%以上。支行还制定了10多项规定,信贷员一旦出现“人情贷款”等违规现象,轻则罚款,重则通报、调离岗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一次,一位信贷员开着企业的小轿车在街上办私事,这一情况被支行纪检监察人员获知后,马上找到这名信贷员,告诫他不得向贷款企业随意借车,以免影响到今后的贷款操作。支行最后将这位信贷员异地轮岗。
“我们要不回贷款,行里就会天天讲,逢会讲,弄得我们没有面子。”坎门分理处主任潘长枝给记者讲述了一件小事。一笔出口退税封闭贷款逾期了两天,他们先打电话去催,企业负责人吞吞吐吐。他们意识到可能出问题,马上跑到国税局去等候这家企业来办理出口退税,从上午一直饿着肚子等到下午,终于要回了这笔贷款。“没有责任心,这笔钱很有可能就泡汤了。”潘长枝感慨地说。
为避免人情贷款,支行在“防火墙”的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每笔贷款均实行“调查、审查、检查”三岗分离运作,加强内部制约。这样,经手的人越多,透明度就越高。作为贷款审查员的沈华锋就是这样的“把关人”之一。今年5月,一家企业的55万元贷款到期后,申请续贷。在贷款调查表中,调查员反映,这家企业目前因对外担保负连带经济责任,金额达60多万元,被县法院判决执行,分期偿还。这些材料传到老沈的手中,老沈通过审查认为,这家小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分期偿还60万元对企业影响较大,如果继续贷款肯定会给工商银行带来风险。于是他向行长室汇报,再经过贷款风险责任评议委员会慎重商量,最终对这家企业不予续贷。老沈说,每年经他的手“退”掉的贷款都有4~5笔。正是有了像沈华锋、潘长枝等这样一批有责任心的员工,支行从1997年至今,不仅新增的7·75亿元贷款无一笔逾期和欠息,不良贷款率也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7·47%下降到今年的零。
“靠“量身订制”的创新服务做大市场“蛋糕””
有人担心:“银行为了追求零不良资产,就会迈不开步子,不敢放贷。”;也有人不服:“工行为啥信贷质量好?关键是手伸到了鳖笼里,挑的都是好鳖。”
对于社会上这些议论,工行玉环县支行副行长周晓只是淡然一笑。他给记者列举了一串数据:从1997年开始,支行各项存、贷款分别以年均30%、53%的幅度递增,每年增量均居当地金融机构之首;截至今年6月末,支行各项贷款余额在当地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占到了一半以上。
为了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工行玉环县支行真是绞尽脑汁。玉环县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全县99%的企业都是规模很小的非公有制企业,照搬“抓大放小”的信贷政策,照套“成分论”、“规模论”的思想,银行就会无所适从。然而,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信用也较差,客观上给银行放贷增加了难度。怎么办?周晓的回答是:创新!
“中小企业贷款难在哪?关键是信息不对称。”周晓说,为了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土”办法:每个信贷员都掌握一个秘密的台账。企业在工行的账户上反映的年销售收入是多少?经营者素质咋样?是否有贷款逾期或欠息的记录?等等这些因素被银行通盘考虑,划分出5大类22项指标,对企业进行打分评估,根据打分结果从优到劣分为四个等级,相应发放贷款,一些差的企业就会被及时“清户”。支行从1997年退出67家企业后,每年平均退出10家。公司客户从最高峰时的370多户调整到现在的163户,与此同时新增了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优质客户27家。目前这家银行的所有客户均为A级以上信用等级企业,的确称得上“个个是好鳖”。
信贷员陈海明每个月至少有2/3的时间下企业调研。他说,到企业逛逛主要是看账本,跟老板谈心,看企业是否有发展后劲等等。到车间走走,就可以听到机器是否正常运转,企业的管理状况也会一目了然。这样,贷款是否能按期收回,就能“提早有预案”。另外,为搜集潜在的优质客户,他们常在基层跑动,通过乡镇工业办、税务、行业协会等部门了解各种动态信息后,对优质企业,经常上门拜访,提供一揽子“量身订制”的服务。比如最近一家企业想搞中外合资,他们为争取这家企业,就主动跟外经贸等部门牵线搭桥,最终帮企业圆梦,银行也争取来新的客户。陈海明对记者说:“过去常讲存款是立行之本,其实客户才是立行之本。我们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把金融产品推销给工行认可的客户,所以我们已经不用‘信贷员’的称谓,全部改称‘客户经理’。”
从办厂伊始就享受工行玉环县支行“星级服务”的浙江苏泊尔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炊具行业的“大哥大”。集团总裁助理徐胜义动情地说,工行常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目前授信额度已经超过1亿元,而苏泊尔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48%左右。双方稳固的伙伴合作关系靠的是诚信。他说,讲信誉不仅是银行融资的前提,也是企业生存、壮大的根本。
“在发展中控制风险实现多赢”
有人说:“银行是高风险行业,世界上也很少听说有零不良资产,不是吹牛,就是一种倒退。”还有人说:“要警惕单纯追求零不良资产的数字效应。”
对此,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丁仲篪认为,零不良资产是一个动态的“临界点”,商业银行既然要开展业务就必然存在风险,但玉环县支行的最大启示在于既壮大了业务,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
玉环县支行行长李震宇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零不良资产只是代表过去,我们的根本出路是要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控制风险,实现银行、政府、企业的多赢局面。”
如何实现银行、政府、企业的多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立足当地实际,靠稳健经营不断出“妙招”,是工行玉环县支行一大秘密武器。比如,针对玉环加工配套企业多、银行承兑汇票持有量大的特点,该支行从1996年开始就对当地所有企业办理票据贴现业务,5年来累计发放贴现贷款5·1亿元。同时还开办了票据质押业务,累计签发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方式的承兑汇票2·3亿元。又比如,针对个体私营企业和工商户资金需求小、旺、急、频的特点,同时考虑以贷引存的业务需要,该支行从1997年开始推出积数贷款业务,规定客户在贷款日前3个月存款平均余额1·5万元以上,且能提供有效担保的,可享受存款日均余额的3倍、总额10万元以下的贷款支持,并规定一笔一清,续贷间隔15天以上。4年来他们累计发放个体私营企业和工商户积数贷款6000多万元,至今未发生一户逾期欠息,还带来了较好的存款效应。
“银行也是企业,银行与企业的合作,讲究双赢。”支行副行长周晓说,玉环大部分企业主出身于农民或渔民,信用观念比较淡薄,少数人甚至认为银行贷款“是国家送的钱”,不花白不花。针对这一现状,支行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沟通,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授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实施必要的制裁手段。比如一旦出现逾期还款,企业要继续贷款,必须通过信贷委员会讨论,重新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减少续贷金额;对难催收的逾期贷款,则发动社会舆论,使“丢面子”的企业在社会上难以筹资。经过长期的培育,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非常重视贷款的到期日。
“信贷投向是一种经济导航,即便不给企业贷款,也是对地方经济的一种推动。”玉环县冰箱压缩机厂的驻厂信贷员尤亚声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比喻:给一个患了重感冒的人是进补还是对症下药呢?进补,无疑是在害他,而对症下药才能让他更快地恢复健康。他说,去年以来,压缩机行业效益大幅度滑坡,县冰箱压缩机厂只好靠卖地来偿还债务。目前这家企业正在试生产无氟产品,该产品的市场前景看好。支行对这家企业1·34亿元的授信额度实行“总量控制、额度周转”的办法,暂时不增加贷款,逼着这家企业绝路求生。
工行玉环县支行还利用各种场合向当地政府反复宣讲“养鸡生蛋”、“资源合理配置”等观点,赢得了县政府的理解与支持。玉环县副县长王福生说:“只有银行资金的良性循环,才能带来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他告诉记者,县领导不再像过去那样给银行“批条子”,而是主动当起“红娘”,每个季度召开工业经济分析会暨银企座谈会,推出一批重点客户名单,让银行去选择。特别是在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政府十分关心银行信贷资产的清收和保全,防止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发生。县里还将许多低风险、效益好的项目主动向工行玉环县支行推荐。1999年以来,这家支行新增固定资产贷款6736万元,占当地4家国有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增量的77·2%。
支行行长李震宇给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支行实现账面利润1693万元,人年均创利9·25万元。“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永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们会做得更好。”李震宇说,他们正在加紧培训员工,早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