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国标(北京)
近日一文,说北京近郊某村新修一个厕所,门口放一木牌:“外地人禁用!”有人指责说,这有损于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有人说,这是变相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我倒是联想起中餐馆与快餐店的不同来。
中国城市厕所难找,这是老大难题了。可是近年随着西洋快餐在城市的普及,找厕所的难度大大减低了。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之类,每个快餐店都必配备有明亮的厕所,而每个快餐店的厕所都对所有人义务开放,无论你吃不吃他们的快餐。所以,每当你在城市大街上内急找不到厕所的时候,只要踅摸肯德基大叔的尊像或麦当劳的“M”就行了。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夏天酷暑难熬,洋快餐店还可以供学生读书之用。即便是在生意的高峰时刻,店方也仅仅是提醒你,请考虑他们的生意,而决不会赶读书人出去。
反观我们的中餐馆,一是未必一定配有厕所,再者如果你不吃它的饭,看哪家中餐馆能允许你使用它的厕所?莫说是生意的高峰时刻,就是最清淡的空档时间,看看哪一个中餐馆允许你在那里乘凉读书?
所以我说,北京近郊某村的行为,不是孤立行为,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具体事件可能很特别,但是内在深层次的精神底蕴却是一致的。这精神底蕴是什么?是农业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不同的精神内核。农业文明有温情脉脉的一面,也有无情的一面,有时可能温情脉脉,有时很可能就不把人当人,谁内急就让谁急去。现代城市文明则不然,它固然有像机器一样冰冷的一面,可是在普遍的人性层面却常常是更有人情味儿。大小便在农业文明里某种程度上还有污秽、禁忌的色彩,餐馆里的厕所怎么可以让外人随便用,太不吉利。在现代文明里,便溺获得了与人类其他本能行为比如吃喝同等的尊重,因而快餐店里的厕所一如快餐店里的快餐和饮料,完全对外开放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产生在农业文明时代的道德理想,可是在农业社会里,更常见的是“己越不欲,越施于人”。只有在现代社会里,这个道德理想才伴随着人类理性的张扬而渐渐变成现实。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