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王志乐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事实证明,具有在华投资长远战略的外国公司或者比较早进入中国,抢得先机;或者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规模;或者能够为了长远的目标而不为一时的挫折而动摇。
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在华投资的长远战略,同时也十分注意进入中国的具体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主包括:
(1)进入方式的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跨国公司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策略。其典型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三部曲:即经过在华销售产品和技术转让再进行直接投资;三级跳:即投资规模由小到大,逐级递升;滚雪球:即一个核心项目带动一批相关项目进入;一步到位:即通过采取收购企业股份的方式,直接进入。
(2)投资项目的选择。著名跨国公司一般都以核心业务、拳头产品首先进入中国。多数跨国公司在核心业务进入中国后,其他业务或产品也往往跟进,形成全部或大部分业务均进入中国的投资局面。
(3)投资伙伴选择。随着中国扩大开放和外商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熟悉,跨国公司有可能更多地以独资企业形式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必须选择好的合作伙伴。
(4)投资地点的选择。在中国什么地方投资,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又一次选择。贴近产品销售市场和靠近原材料供应地是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地点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是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地点的又一个考虑因素。一些跨国公司采取了“生产布点,覆盖全国”的投资地点战略;有的跨国公司为确保投资成功,采取建立基地,逐步扩散的战略。
(1)外籍人员当地化。不同国家的公司在中国实行当地化的策略不同。日本和韩国企业每年派出青年干部送到中国学习汉语一年,随后派到中国或与中国有关业务部门工作。美国企业采取了与日韩企业迥然不同的做法,它们大量选用外籍华人充当进入中国投资的管理者。欧洲企业缺乏美国所拥有的大量美籍华人资源,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又比较困难,在外籍员工当地化方面的努力和效果显然不及日韩和美国公司。
(2)人才开发当地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各大城市建立了规模可观的培训中心,并十分注重从中国当地人才中通过实践和培训选拔高级管理人才。
(3)零部件生产当地化。为保证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生产企业后,一般都积极推进零部件生产的当地化。
(4)研究开发当地化。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推进研究开发当地化是增加在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中国企业和政府要求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投资生产企业,而且投资研究与开发项目,加大技术转移力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如果不把一部分研究与开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已难以适应与中国企业以及其他跨国公司竞争的需要。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基本上尚处在适应性开发阶段,还不是创新开发阶段。
(5)营运管理当地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管理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分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随着投资项目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对于在华投资项目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项目增加,涉及母公司的条条块块,内部协调工作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在华投资日益成为母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战略管理任务加重。多数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
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跨国公司在巩固在华投资的基础上,开始扩张。
(1)加大投资力度。90年代后期,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而实现投资扩张。
(2)提高管理级别。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还提高了在华投资管理部门的级别,一种做法是把中国总部提高到地区总部的地位。另一种做法是把中国总部提高到大区总部的地位。还有一种做法是把中国总部提高到与母公司总部等同的地位。
(3)出售、收购与兼并。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出售在华企业而调整在华项目结构,通过收购与兼并而实现在华投资的扩张。出售投资项目有3种情况,即业务重组撤出、获利撤出和亏损撤出。一些跨国公司在经历了巩固阶段之后,已经进入扩张的新阶段,收购兼并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跨国公司在中国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事实上,上述行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就是国际竞争。在某些情况下,在中国的竞争比国际竞争更为激烈,或者更为困难。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