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择业”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现实,完全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新现象。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养老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许多原来由单位履行的社会职能正逐渐社会化。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选择为根本取向,以自主就业为主导模式,以素质能力为竞争之本,形成与计划经济迥然不同的就业机制。这就是说,在
未来一个时期,人们就业的自主性将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择业。
从价值观念层面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身上最重要的变化表现在:开始从重理想向重现实的方向发展;从重义务向重利益的方向演变;从重集体向重个体的方向转化。但是,价值观取向有上述变化态势,并不意味着人们完全放弃了前一方面而极端地向后一方面倾斜,在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之间寻求平衡,仍然是当今人们价值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在许多表层观念比较容易变化或进行更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核心观念仍然保留着社会主导文化的色彩。
择业是受人们价值观念所支配的一种社会行为。因此,要描述、解释和预测人们的择业态势,就有必要了解人们的择业价值观念及其作为具体表现的择业意愿。
当今人们的择业观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第一,单位意识或“皇粮”意识正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自我意识在增强,生存发展机会在增多,人们在考虑从业问题的时候,更少前辈们身上那种较强的依赖心理,更愿意选择无拘无束的从业方式。于是,不去单位打卡上班,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旋涡,每天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劳动以求得生存的就业方式便随之成为现实。
第二,更强调职业能否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提供机会。近年来的一些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当今青年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否为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由此可见,人们已不再将职业仅仅当作谋生手段,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正逐渐凸现出来,已成为支配人们从业行动的首要动因。
第三,随着“铁饭碗”意识的淡化,职业风险意识正在提高。在近些年的同类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在影响选择职业的因素方面,过去曾受到极度重视的“职业的稳定性”这一因素,越来越被不少人放在较不重要的地位上,它总是被排在“职业所能提供的发展前景,实现自己潜能的机会”、“职业所能带来的高收入”这两个因素之后。无疑地,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风险意识正在人们中间形成并得到强化。
第四,职业流动意识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跳槽”心态也是择业心态的一种独特表现,只不过它是从“再次择业”的角度表现出来的。与自主择业相伴而来的是,职业流动的速率和程度在加快和扩大。据北京青年研究会2000年的调查,在2002名16—35岁的北京青年中,有25.6%的人曾经换过工作单位。而在最近三年内换过单位的情况是:换过1个单位的人占12%,换过2个单位的人占4.9%,换过3个单位的人占1.7%,换过4个单位的人占0.3%,换过5个单位的人占0.4%,换过6个及以上单位的人占0.4%。可见,当今人们的职业流动率已大大提高。
第五,择业上的自主意识、能动意识逐渐凸显。北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最倾向听取意见的对象依次是自己(59.3%)、父母(19.0%)、朋友、同学(9.9%)、周围大多数人(5.8%)、其他(2.5%)、新闻媒介(2.4%)、党团组织(2.1%),这是北京青年研究会2000年一项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有近六成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是自己作主的。也就是说,当今青年在择业上的自主性或者说择业上的独立意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同时受到相应的价值观的支配,一些个性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社会生存能力较强的人,最早进入到自由职业者的行列中。于是,“自由职业”既成为他们独特工作方式的代名词,同时又成为他们独特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由职业的出现有其合理性。第一,作为一种结构分化的合理性,它是职业类型多样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我们的社会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它在结构上的封闭性、同质性、单一性,因而缺少流动,缺少活力。现代社会作为一种更加复杂的社会系统,在结构上则必然具有开放性、异质性、多样性,具体表现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的类型将不断增加。与此紧密相关的是,职业的类型也会越来越细致。
第二,作为一种价值选择的合理性,自由职业是多样化价值选择的结果。价值观的多样化是开放社会、复杂社会的必然结果,它将导致人们在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丰富多彩,并进而引起从业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自由职业者的出现,以弹性的方式,及时弥补了传统职业结构的空缺,履行了社会运行所需要的特定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多,加之社会政策方面的调整,从事自由职业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据上海劳动部门统计,该市的自由职业者有近50万人。
大多数自由职业者都是年轻人。这些人不仅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而且有着一技之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因为这种职业随时存在风险,所以他们以较前沿的知识和较先进的技能占领社会新兴职业岗位的趋向也特别明显。例如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媒体运营策划等策划行业,企业管理咨询、平面设计、资本运作、融资代理等新兴现代市场行业以及写作、翻译、文秘、家教等较“传统”的行业,都是自由职业者所热衷的从业领域。他们中不少人具有较高的学历或受过某种较专业的训练,他们重视个人的自由与个性,追求工作的创造性与成就感,且把较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一种合理的追求。
自由职业在我们的社会中毕竟还算是新生事物。尽管一些传统观念还影响着人们对自由职业者的看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职业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必将得到人们的承认,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也会逐渐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自由职业者的生存发展问题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北京、上海以及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对自由职业者的养老、医疗保险作出了规定,逐渐健全的社会保障措施将为自由职业者解除种种后顾之忧。这就是说,过去被视为非正当的自由职业,正在被更全面地纳入正式的社会职业体系当中,自由职业者将更充分地享有与其他职业相同的社会权益。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