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伦敦雾
驻华使馆的中国雇员,在公众眼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他们有关收入方面的心事。
-那时候,15元相当于大学一个月的伙食费
我是60年代末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那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都是46元,转正以后达到56元。
由于在外国驻华使馆工作,每月还有15元的外事补贴。在“文革”前,补贴是40元,受极“左”影响,“文革”中,无论在使馆当中文秘书、花工、厨师还是司机,都是15元。
那时,15元相当于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我记得单身宿舍的房租一个月是0.7元,结婚后住的平房,房租也不过1元左右。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15元的托儿费,就算是大数目了。
那时,我们的工作号称白天出国,晚上回国。晚上经常参加各种学习、开会。我给巴基斯坦大使当过秘书,主要负责和我国的进出口公司、各大部委的外事部门联系,闲时,陪大使逛文物商店、友谊商店。
在中国和美国建交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一些外交官及家属愿意在北京看病和生孩子。
-名目繁多的“灰色”收入增多了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我有幸曾在国家评比20%可以涨工资之列,我的工资在80年代初达到了70元,外事补贴也涨到了40元,那时美元和人民币之比为1美元兑换1.73元。
我的收入在当时的工薪族里,算是比较高的了。
后来,我先后在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使馆工作过,外事补贴也开始和劳务费提成挂钩,先后达到25%、35%。比如使馆给我的职位的劳务费是1000美元,那么有250美元作为我的奖金和国家发给我的工资一起给我。除此之外,我还享受分房、保险等一系列福利待遇。
慢慢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灰色”收入也增多了,比如:加班费、服装费、年终双薪、午餐补助、误餐费、出差费等,也因馆而异,发达国家收入高些。
-现在的收入不如外企工资水平比机关和一般企业多
现在我的同事最多的收入超过1万元,一般在4000-5000元之间,贫困馆少些在2000-3000元左右。工人岗位和中文秘书相差越来越大,工人一般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当然也有在同一使馆时间很长,获得该国的政府勋章的,工资也就相应高些。
总体讲,现在在使馆工作的吸引力不如前些年大,外企的工资水平高于在使馆工作的收入。这很自然,使馆是政府的延伸,国外也是企业比公务员收入高。当然,在使馆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且还有去所在国家培训的机会,这个福利是很难得的。我曾先后到加拿大、美国培训过,受益匪浅。
总体来说,我在驻华使馆工作了30个年头,我的青春和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工作的。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