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分析 > 正文
财经分析:劳动力还是最关键的资源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9月11日 13:43 中国经济时报

  张秀娥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机会,同时又夺走了许多工作机会。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也不是劳动,而是知识。这充分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最主要资源,知识是一种效用,是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手段。在我们跨入高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之际,这一问题值得我们
深思。

  一、为什么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会减少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以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增长率为9.6%,而第二产业在这20年里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但各行各业都在减员,尤其是制造业减员幅度最大。这使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问题,作为社会两种最关键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在未来的社会里还是不是最关键的资源。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雇员社会”,其中劳动不再是一种资产。如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否是最关键的资源,这个问题将在今后几十年里成为公众瞩目的政治问题。

  就我国而论,经济水平虽然还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社会发展水平相互间的影响是很深的。例如我国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1980年是7707万人,1999年是16235万人,增长了1.1倍。尤其是1997年以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已呈减少趋势,1997年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是16495万人,1998年16440万人,减少了55万人;1999年为16235万人,在1998年的基础上又减少了205万人。在这20年的时间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构成从1980年的18.2%,增长到1997年的23.0%,实际1997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最高,为23.7%,1998年下降到23.5%。在这期间我国就业人员总数增加28225万人,增长了0.66倍,然而增加的工作岗位主要不是在第二产业。

  由于科技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就业机会逐步减少。

  尽管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在不断增长,但人力已经逐步地被机械和电脑取代了。在今后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现在翻一番,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的相对比重在这十年时间会有更大幅度的下降,这一点发达国家的经历已经给我们清楚的展示。日本在1970年-1990年的20年时间,整个制造业生产增长2.5倍。然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根本没有增长。日本的情况还告诉我们,从现在起,即使制造业有相当大的增长,也不足以抵消制造业工作岗位的逐渐缩减。在日本有人估计2000年在制造业就业的总人数会大大低于1990年的水平。

  不同的人对劳动力的变化的反映是不同的。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对他们的“制造业衰退”也感到恐慌。从1960年到1990年,美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5%下降到约16%。在这期间美国的劳动力总人数翻了一番,因此,美国的每个州、县和市,拼命想吸引能提供蓝领工作岗位的制造商。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等贫困的农业州以提供长期纳税补助和低息贷款吸引了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被看做一份贵重的资产。

  同样,在我国1996年以后制造业工作岗位的缩减,首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是个很大的威胁。在过去几十年里,工人的主要收入来自生产岗位给自己发的薪金。1990年以后,工人的收入相对来说有所下降,1999年我国部分行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中,最低的是采掘业为7521元,制造业7794元,建筑业7982元,最高的是金融业12046元,其次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601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11513元。产业工人学历较低成为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大问题。

  然而目前,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这个概念还仍然没有改变,人们还很看重制造业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一要素。在我国制造业仅能胜任手工劳动的工人太多,而能够设计和销售产品的知识工作者太少,因此我们对发展自己的基础产业仍很担忧。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年轻的知识工作者能从事设计和销售产品,我们就能轻易地实现产品的低成本和高质量,我们的产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目前在我国,尤其在城镇,无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是否学到多少知识,都要付出巨额的教育投资。如果学业结束后在制造业当工人,或者甚至在制造业当工人的差事也找不到,这样的人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是少得可怜的回报。反之,如果我们能做到把钱很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中,而确保年轻人学到足够的知识,以胜任知识工作或至少胜任高级服务工作,我国的各行各业将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

  实际上,我国确实需要发展制造业,需要建立牢固的制造业基础。然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1999年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1983万人,从业人员705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是35364万人,占总数的50.1%,第二产业16235万人,仅占23.0%,与1995年所占的比重相同。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过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九十年代以前,工业的快速发展确实缓解了全国在就业方面的问题。但近几年来,情况变了,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快,1995年至199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每年仍然以两位数增长。不过让人们看到的工业行业的职工人数却是大幅度地减少,1995年全国工业行业职工总数6610万人,至1999年减少到4428万人,其中1998年减少了1562万人,相当于上年职工总人数的25%。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不禁要问,我国近年来工业全行业的快速发展是靠什么实现的?很显然是靠科技、靠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截止到1999年,全国共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54882户,总资产112379亿元,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307亿元。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如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服装、自行车、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日用陶瓷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有色金属、发电量、合成洗涤剂、啤酒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机制纸及纸板、糖、房间空调器、手表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原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汽车产量也进入了世界前十位的行列。然而这些成就并不是在人力增加的情况下取得的,无论从相对数还是绝对数来说,近五年工业行业的就业人数都在减少。

  这种情况使人们想到1980年,美国产量最大的综合性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雇佣12万人。10年后,雇佣2万人,生产总吨数与原来基本相同的钢铁。这期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倍。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是靠关闭陈旧的老厂实现的,一部分是来自新设备的投资,另外还来自因工作流程和任务作了重新设计。其结果美国钢铁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综合钢铁企业。即使这样,他们自己却说他们的企业仍然存在人浮于事的状况。美国人自己做过比较,他们说,那些最好的小钢铁厂能生产出与美国钢铁公司同样多的钢铁,而其就业人数不超过美国钢铁公司的人数的六分之一,小钢铁厂已经能生产综合钢铁企业生产的所有质量相同或者更好的产品。

  科技的发展让这些小钢铁厂不必施行综合钢铁企业劳动密集的操作工序而获得这些效果,它可以不熔炼铁矿石以获取铁,它也不将铁转化为钢,而是从废钢着手。美国的综合钢铁企业和小钢铁厂之间的主要差别不在于生产过程,小钢铁厂的工人主要是知识工作者,而不是制造和运送产品的蓝领工人。小钢铁厂把钢铁生产从以往将体力和技能用于工作变为将知识用于工作。有关生产过程、化学、冶金学等操作流程变为用计算机操作,原来被解雇的工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钢铁企业的工作。

  无论是从我国的情况还是美国就业状况看,都使我们看到了一种方向,即目前整个制造业总体都在发生变化,在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上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传统岗位上需要的体力工人变成了具有掌握新的科学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机械设备或从事专业程序设计的有知识、有新技能的工人。在今后几十年,最大的就业需求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技术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技能,还需要高级的规范知识,首先是很强的学习和获得额外知识的能力。技术人员逐渐取代生产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甚至取代技术非常熟练的工人,因为电脑控制比人更有效率。确切地说,在未来需要制造业的就业人员群体中,大量的是技术非常熟练、同时又拥有大量的规范知识、正规教育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的新一代员工。

  一个国家有知识基础、要发展、要增强国力,就需要加强制造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要推动本国企业从事工业产品的创造、发明、技术革新、新产品设计和销售,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改变本国制造业的落后状态而去模仿、仿造、创新设计及开拓新的产品市场,都要靠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但是现在,这种制造工作,如由传统的为机器服务的体力工人来做,将没有竞争力。

  据我国对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行业调查,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十多个百分点,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的高4倍之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就是在我国国内技术发展也相当不均衡,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技术水平与国内的小钢厂比较,技术水平差距之大,简直是天壤之别。到2001年,宝钢将形成11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宝钢的一些产品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的一些小钢铁厂的产品,由于技术水平低,在市场上毫无竞争能力。

  技术的进步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问题,任何企业再也不能期望通过培训低工资的人,获得大量的廉价的就业岗位来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今后手工劳动力,不管如何便宜,将无法与知识劳动力竞争。

  三、未来竞争的主导力量是知识工作者

  目前,知识成了所有工作关键的资源,创造传统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至多是权宜之计,企业提高竞争力及国家经济成功希望的长期政策,是将制造业从以劳动力基础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上来。21世纪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知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的工作效率。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不足500人,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在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1998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已达2091.3万人,是1978年的4.8倍,高等院校毕业生1999年是84.7万人,是1981的6倍。平均每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生数1952年是3.3人,1980年是11.6人,1999年是32.8人。至1999年底,我国各类人才(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总量达到607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14万人。

  这个数字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劳动大军的文化水平还相差很多。尤其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力不是靠廉价劳动力,而是靠有知识的人。

  在发达国家,知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占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三,而且这份额还在扩大。在过去的30年,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资本投资在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设备、计算机、传真机、电子信箱、闭路电视等方面,知识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效率较高,因此获得较高的报酬。在美国高收入的五分之一人口,年收入17550亿美元,比其他五分之四人口的收入总和还要多。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每年增长2%-3%,即使在其他美国劳动者的收入下降时,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也在增长。

  知识工作者通过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是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全球经济的信息源流的创造者、操作者和提供者。这些人是科学家、工程设计师、土木工程师、软件分析师、生物技术研究者、公共关系专家、律师、投资银行家、管理顾问、财务和税务顾问、建筑师、策略设计师、营销专家等。知识分子阶层对生产流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工业化时代的另外两个传统群体,劳动者和投资者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在20年代,制造一辆汽车85%的成本来自生产工人和投资者,而到了90年代,工人和投资者所占成本不到60%,其他部分的成本来自设计师、工程师、计划人员、策略家、财务专家、行政官员、律师、广告商等。半导体业提供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如今,半导体芯片的价值不到3%是由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商创造的,5%的价值由设备供应商创造,6%的价值由劳动者创造。而85%以上的价值要归之于专业设计、工程服务、专利和版权等。

  在工业时代的早期,谁控制着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料,谁就能对整个经济的运作实行近乎完全的控制。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他们不得不与劳动者分享部分权利,因为劳动者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这决定了他们在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力。如今劳动者的影响已经大大削减。在经济领域中,知识工作者日渐成为重要的群体,他们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倡导者,负责高技术经济的运行。由于这个原因,高层管理者和投资者至少与这群知识财富的创造者,即那些拥有高技术信息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思想的人们分享部分权力。因此知识产权在一些产业中的重要性逐步大于资金的重要性,而资金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

  在90年代高科技自动化占主导地位以后,拥有关键技能的知识工作者中的精英正日益步入全球经济的中心舞台,他们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的新贵。比如说我国的联想集团,就是一个年轻人聚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联想员工平均年龄29岁,80%以上是本科学历,集团的管理层平均年龄34岁,1998年营业额已经达176个亿,经过10年的创业,联想的资产扩展上万倍。其实这主要靠知识的增值,联想的业务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来自工作的压力和负荷。在联想,每个人永远感到自己是“小马拉大车”,因为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了,工作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这种挑战不仅在联想,在全社会都存在,这是未来社会竞争的关键。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在高技术领域,目前各国都在争夺这方面的人才。据有关资料表明,欧洲在2000年缺少123万名信息技术人才,2001年、2002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至156万和173万。美国称,2000年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技术人员缺少45万人;而信息技术才更为缺乏,将有100万个新岗位需要具有软件技能的人才。面对这一现实,发达国家纷纷利用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各种综合优势吸引人才,吸引具有掌握高技术的员工。因此,在21世纪的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我国也把人才的竞争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走向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因此,我们要培养造就我们的新的知识劳动者大军。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万达兴二手车转让
  • 餐饮招商寻求合作
  • 市内办公楼转让
  • 结婚聚隆是朋友
    济南
  • 圆您安家的梦想
  • 盛世软件新报价
    上海
  • 中韩语言培训基地
  • 来中华第一高楼
    广东
  • 日上通讯诚招代理
    河南
  • 甲方乙方硬件专区 天津地区招商HOT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