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力逐步现代化与劳动力的剩余

2001年08月03日 10:59  中国经济时报 

  周天勇[微博]

  曾有人问过我,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不是土地有限、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这只是农业劳动力过剩的一个方面。其实,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力逐步现代化会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剩余。

  1949年时,我国有乡村人口48402万,1952年时农业劳动力为17317万人。到2000年底,农业人口为76700万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32797万人。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农民人均耕地从3.26亩下降到1.86亩,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的耕地由12.23亩下降到7亩,如果将黑龙江、新疆、内蒙古这样的人还较少耕地还较多的地方除去,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土地不到4亩左右。虽然每个劳动力耕种的耕地在下降,可是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

  从农业机械化程度看,1952年时,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7万千瓦,2000年时增加到5257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从0.5亿千瓦时增加到2421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从1.33万吨增加4146万吨;农药施用量从0.64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119万吨。农业生产力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几十倍,甚至百、千、万倍。这无疑是一个好事。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劳动力的闲置和剩余。

  远的不说,笔者曾在青海东部农业山区生活过。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的农村,耕地、播种、锄草和收割主要是用牲畜或者人力。耕地、播种、整地、碾场等等,要二牛抬杠,甚至人来拉犁;许多农民出外,都要背一个背篓,将路上的畜粪收集起来;而农民到机关单位去掏粪坑粪井,还要找关系,甚至要交费掏粪。农民除了寒冬腊月很短一段时间在家闲着外,春天要备肥、整地、育苗、播种,夏天要进行田间管理和夏收,秋天要进行秋收、平整土地、碾粮等等,一年四季闲时很少。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闲置率不到15%。

  可是到了20世纪末,耕地、播种、收割许多都用机械了,甚至插秧这样很累的农活,现在已经由抛秧机解决了。锄草可以用除草剂,施肥可以用化肥和激素。碾场磨面这样的农活也大都机械化了。过去一年的农活,现在可以一个月干完。许多农村的家务活也大大减少:有洗衣机了,洗衣服不再费很长时间;有电磨了,不用人工磨面磨豆浆。笔者曾经到祖籍河南的南阳农村问过乡亲,农田中的活一年需要干多少时间?回答是一个月以内,十一个月闲着没事干。因此,目前农村中仅就农业生产而言,劳动力闲置率已经高达90%以上!从80年代后期,就有人对农民出外务工议论,说农民都跑出来了,粮食没人种了。平心而论,实际上农民就是在农村中,由于人多地少、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没有多少农活可干。因此,光从人口增加、耕地相对减少来观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严峻的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挤出劳动力,这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最主要原因。

  农田中的劳动力剩余,如果没有其他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农村中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就会多起来。比如聚众赌博、酗酒、各种迷信、热衷于红白喜丧事、滋事生非、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等等乡村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农村基层政府管理社会的工作量日益加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如果大量的劳动者有工作可干,大家都忙忙碌碌,一天八小时工作,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折腾别的事情;而一个国家,有很多的劳动力没有事情可干,就会闲而生非,无端生出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来。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实际意味着农业资本的积累。但是,这种农业资本的积累,没有土地资产的集中相适应,而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增加分割而变小,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因农业的现代化而提高。加上由于人口增长,农业的活劳动成本(农民养家糊口的需要)增加,农业的成本增加、收益降低。从发展经济学讲,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说明农业中新增的劳动力过剩。从机会成本讲,农业的收益越低,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越低;农民的收益如果为负,则他们放弃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为零,甚至为负。也就是说,在农业生产成本很高或者收益很低的情况下,农业少种地,损失不大;甚至种地越多损失更大,少种地或者不种地没有损失。这才会真正影响粮食的生产,危机粮食安全。

  农业中的劳动力,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一个全面过剩和部分就业及连带就业的不同格局。如果土地在其他农业生产资本已经积累的情况下不集中,则小规模的生产导致每家每户劳动力都过剩。这就是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全面过剩。即劳动能力都闲置,就业都不足。如果土地能随着农业资本积累而集中起来,可以有农业生产劳动力,可以有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劳动力,有中小型农场的管理者;一些运输、农业产品加工作坊、商业、农业技术等可以创造连带的就业。如果农业小规模化生产经营,它就无法支付农业服务分工形成的费用要求。比如一个土地规模很小的农户,由于收益低,他就无法支付农业技术、信用、运输、商业、灌溉、初步加工、修理等等社会化服务的全部费用,大部分要由自己来干。这样农业内部就无法分工,也就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农业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农业人口不再增加,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也将迅速增长。笔者估计,由于未来十年和二十年中,农业的技术进步将加快速度,土地集中的速度也会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将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大变数。而另一方面,只有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使土地资本集中,才能加快农业资本的积累,会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过程是不可抗拒的,其进程必然要有很多的农业劳动力剩余出来,正确的战略选择是要加速这种现代化过程,使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能支付农业产业分工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而与农业关联的产业得到足够的支付后,也能正常地分工发展,从农业种养业中吸收过剩出来的劳动力就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分工和产业分化则会大量地增加就业。这是发展经济学上的一个定理。当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由农村内部产业的分工和分化吸收就业,一是农村的一些产业要向城镇集中,二是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要向城镇转移。这样,农村的农业就可以家庭农场式经营,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为期不远了。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