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琰/文
7月9日,由6家地方航空公司组成的中天航空企业集团上书国家民航总局,请求在全国航线上全面推行明折明扣的票价制度,在民航总局24日答复不支持这一请求之前,有一位民航总局的专家、航空安全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都,“从专业角度谈了他对机票打折的看法”。(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由于李专家有民航总局工作人员的身份,因此我在决定读他的“看法”之前,就已经猜到他十有八九要拿“国有资产”说事儿。果其不然,李专家说:“我们国家航空公司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价格战中任何一家航空公司的倒闭,都意味着国有资产、人民血汗的流失。”
不是专家的我之所以能猜出专家的“理论”,主要是这样的话听得太多了。只要是为垄断辩护,必然要提起那套话茬。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两年前有关部门决心“下大力气整顿目前电信市面的混乱局面,禁止恶性竞争”时,也反复强调:“中国电信[微博]是国有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要为国家电信业务持续发展积累必要的资金。”
机票价格该定在什么水平,该不该放开,毫无疑问是个市场经济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可李专家在从“专业角度”谈这个问题时,却故意把这两个问题混淆在一起,谈着谈着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看似吓人,其实难以自圆其说。
一、放开了机票价格,便直接导致航空公司收入水平下降,并有可能最终导致航空公司的倒闭,这确实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坚守了价格垄断,而在于如何加快航空公司自身的改造。这一点,李专家虽然也意识到了,但态度暧昧,否则不会强调“国有资产”这一概念,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航空公司要在作为承担政府职能的民航总局的“呵护”下慢慢过渡的意思,让人感觉只不过是在为“垄断”裁制一件迷彩服罢了。政府干预市场有什么好呢?亚当·斯密说过:“几乎总是降低经济效率并最终导致公众支付更高的价格。”
二、抬出“国有资产”概念来暗示价格垄断理所当然,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是个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国有资产多了,而实行价格垄断的又有几家?大多数国有资产都早已成为市场的主体,凭什么你们几家就赖在垄断的主体位子上,还动辄就大喊亏了?就因为是“国有资产”,于是便可以让公众“支付更高的价格”?世间绝没有什么理论来支持这套逻辑。“支付更高的价格”是为了养着“国有资产”,这简直不可思议。
三、强调“国有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无形中和人民利益对立了起来。除了“国有资产”外,恐怕没有哪种资产敢在公众面前刻意这么强调,除非他想故意激怒公众。
在本文结尾,我想说,也许在为价格垄断作辩护时,请人家用经济学原理来说话简直是在刁难人,因为为价格垄断作辩护只能强词夺理,根本没法应用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