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
日前,在沿海某知名开放城市调研。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一幅醒目的宣传牌引起了我的思考,因为那上面说“优惠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问该开发区一位负责人:“优惠政策的底限在那里?”答曰:“没有底限”。过不久,他似乎也对我的提问有了新的思考,给我举了优惠政策的一个例子。高新开发区实现土地三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后,造
地成本是每平方米300—400元人民币,但是卖给投资商只有90—200元人民币。然后,他不无忧虑的说:“为了引进外资,优惠政策是没有底限的;如果有,那就是只要地方政府背得动,就会千方百计凭借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
不可否认,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今天,无论从哪方面看,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谋求发展的思路实实在在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首先,政策优惠已经从八十年代初仅对沿海开放地区的单边优惠逐步过渡为现在不分地域、一视同仁的普惠制,优惠政策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吸引力已大大减弱。好比“饿汉”吃第一个烧饼和吃第十个烧饼的效用是绝对不同的,现在的优惠政策对投资商的作用至多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其次,中央普惠政策外的地方政府承诺的特殊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在下降。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地方政府可以承诺给予投资商特殊的优惠政策,但是同样也可以在引资成功后给你设置各种收费关卡。许多投资商都有先被“引狼入室”,再被“关门打狗”的深刻教训。
最后,招商引资呈现出了新阶段的新特点,对于成熟的投资商来说,规范胜于优惠,制度重于政策。我国的招商引资已走过了八十年代主要面向海外中小企业,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也经历了九十年代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阶段。在新的背景下,企业确立产品竞争力优势已由过去主要受土地、劳动、税收影响的成本价格优势,转向依靠技术含量、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寻求竞争优势,市场竞争也由中小企业的自由竞争为主过渡到大公司之间的全面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内外大投资商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来寻找商业机会和投资地域,并不会过多考虑政策的优惠程度。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重视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下大力气规范市场,要远比给一些政策优惠重要的多。
实际上有许多事情都远比优惠政策更为重要。例如,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化面前,中国入世后面临的“制度缺陷”问题十分突出。这边是优惠政策在招揽投资商;那边却是缺少规制,不依法办事。这边政府刚给了优惠政策,那边工商部门在办手续时却是层层设卡,道道寻租。这种衙门作风不从根本上改变,政策再优惠也起不了作用。
还是那座沿海开放城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件事就是缺失的信用和假货充斥的市场。我在当地一座大型商场花数百元买了件纯棉短袖衬衫,样式、面料很不错,可第二天一穿才发现中了“调包计”了,衬衣面料竟然变成了“的确良”的。我的同伴则是花八十元买了一块要价八百元的假劳力士手表。
如果地方政府的工作思路不加以转变,仍然单纯以不惜血本的政策优惠“拚刺刀式”地抢夺有限的外资,而不注重规范市场和建规立制,结果恐怕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
经济学家罗斯托把制度和意识观念的创新称为经济起飞的三大要件之一,当前,在招商引资中走出优惠政策的误区,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才是长远之计。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