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黄业斌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积极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紧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大力加强同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惠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充分认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区域合作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新时代的潮流。近年来,一些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成为区域内各成员提升竞争力、参与全球化、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国际,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展示出了区域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在国内,以北京申奥成功为契机,形成了京津唐经济带。上海依托世博会,启动了长三角经济区域新一轮发展。在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于去年7月率先提出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新构想,迅速得到泛珠三角各成员的积极响应。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经泛珠三角各成员的共同推进,今年6月1日至3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并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泛珠三角各成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二)泛珠三角区域各成员经济互补性强。“泛珠三角”泛指珠江流域经贸关系密切的11个省、区。其中,既有我国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社会特点;既有香港这个国际著名的物流、金融、信息中心,又有澳门与欧盟、葡语国家的密切经贸关系;既有广东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又有八省区辽阔的腹地、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及科技人才优势;既有大珠三角的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综合优势,又有八省区多个产业“单项冠军”。这样的区域合作格局,有利于加快落实CEPA,保持港澳繁荣稳定;有利于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和亚洲合作的发展。
(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这些年来,泛珠三角11个省区的合作领域已涉及到经贸、交通、能源、科教、旅游、农业、劳务等方面,建立了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投资和贸易合作力度不断加强,区域合作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2003年,内地与港澳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其中9省区与港澳贸易额达651亿美元;港澳对内地直接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对9省区直接投资78亿美元。在7月14日举办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有847个项目签约,成交额达2926多亿元。
(四)泛珠三角整体实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很突出。泛珠三角区域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9%,超过了印尼,相当于日本的5倍;人口4.5亿,占全国的34.8%,超过了欧盟地区,是俄罗斯的3倍;生产总值6526亿美元,占全国的46.0%,超过了印度,接近加拿大。目前,泛珠三角公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高速公路总规模近1万公里;有8条国道主干线,规划里程1.2万公里,日平均交通量超过1.3万辆。前年,泛珠三角(不含香港、澳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6074万吨,占全国的38.5%;航空客流量4974万人次,占全国的57.9%。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立足于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同东盟、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从而推动并迈向经济全球化,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赢得更快的发展。
二、惠州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一)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距深圳70公里,距东莞76公里,距香港100公里,距广州120公里,能直接、快速接受港澳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
(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惠州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全市陆地面积占珠三角经济区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等地的主要水源。拥有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之一。全市有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9处,惠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有较优越的投资环境。硬环境方面很完善: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电网枢纽;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此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盐、深汕、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大亚湾港口资源条件优越,目前已建成15万吨泊位和航道,是珠三角港口运行最大的泊位。软环境方面很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为企业服务便捷到位;市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四)有比较突出的产业特色。惠州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是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000多家,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产值76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3%。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设顺利,1200万吨炼油项目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落户惠州。从此,惠州以电子、石化为龙头,服装纺织、汽车零部件、水泥、电力等一批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五)有与香港经贸合作良好的基础。惠州临近香港,与香港经贸合作密切,港资企业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市现有港资企业6500多家,占外贸企业总数70%,累计实际吸收港资70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65%;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131.3亿美元,其中对香港进出口23.2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17.7%。在惠投资的港资企业投资领域广,涉及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知名企业多,投资规模大,在香港上市公司30多家;增资扩产踊跃,去年在惠的港资企业有200多家增资扩产,增资金额约3亿美元;适应性强,转型较快,近三年来,大量港资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三、推进惠州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认真落实惠州市人民政府业已制定的《推进惠州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方案》,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惠州虽然不与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其他10省区接壤,但毗邻香港、广州、深圳,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直通江西、福建,惠深高速、广惠高速、惠河高速等快速交通干道穿境而过,对外交通已经具备较好基础。下来,我们要加快惠深沿海公路、惠莞高速公路、深博龙高速公路、惠澳铁路二期、惠州港等项目建设,通过公路、铁路、港口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联系,打造京九、广梅汕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把惠州建设成连接香港、珠三角东部与粤东、江西、福建等省市的交通枢纽。认真抓好惠州抽水蓄能电站、LNG燃气电厂、500千伏博罗输变电、220千伏金源输变电等电力设施建设,引入“西电东送”等清洁电源,完善电网,把惠州建成粤中、粤东的电网联接枢纽。
(二)加强区域间的商务与贸易合作。毗邻香港和珠三角核心城市是我市的一大区位优势,我们要把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与香港具有良好合作基础,与香港、广州、深圳的金融物流优势、人才技术优势融合起来,积极推进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重点加强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资金、技术、人员、原材料、信息的无障碍双向流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双赢互利为前提,联手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惠州香港商品一条街建设步伐,加强与香港特区在政府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推动两地经贸合作。
(三)加强区域内产业和投资合作。按照惠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主动承接港澳、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要加速香港服务业进入惠州,使惠港两地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大力提升惠州服务业水平,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推动惠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惠州TCL、德赛、华阳等大企业、大集团以各种形式到内地省区投资办厂,兼并、收购内地有效益、有潜质的企业,充分利用内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做强做大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四)加强区域内科教与文化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与教育资源应用的合作,加强文化和人才交流。加快推进科技文献、科技信息、专家库等基础性科技教育资源的联网共享。加强协调,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为主,逐步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区域科技和文化协作。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惠州位于香港、广州、深圳、东莞与内地的结合部,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在珠三角地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惠州要主动融入泛珠三角,成为泛珠三角的休闲度假中心,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到惠州旅游,这是当前旅游行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设法鼓励民资、外资投向旅游业,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积极参与惠州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打造高雅、大器、有特色、有品位的旅游精品。要加强与“9+2”省区的联合,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发展空间。
(六)加强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惠州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培养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挖掘发展潜力。加强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区域合作。目前,在广东输港蔬菜、鲜肉中,惠州占有量过半。要通过加快推进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扩大惠州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总的来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对惠州是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务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加强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把惠州建设成珠三角东部经济强市和我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
(作者系中共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