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用独特方式完善金融市场的鲇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 17:5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陈雨露 10月初,现年74岁的美国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宣布要将其对价值128亿美元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权逐步转交给他的两个儿子。这一决定也意味着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华尔街一段传奇历史即将被画上句号。
索罗斯的名字在金融投资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但世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更为客观地讲,是贬义多于褒扬。尤其在东亚,由于索罗斯曾经掀起的那场金融风暴,至今人们对他仍然是心有余悸。 1992年,当欧洲人正在为欧洲汇率机制的不断扩大而振奋的时候,索罗斯发起了对英镑的狙击,在短短的时间里,索罗斯从伦敦金融市场中赚取了10亿美元,相当于从每个英国人手中拿走了12.5英镑。索罗斯的攻击迫使英镑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震碎了“欧洲大同”的美梦。20世纪后期,虽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风暴并没能给我们造成直接损失,但笔者对处于悲惨境地的近邻们也是感同身受的。即便如此,笔者也认为索罗斯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马哈蒂尔口中的“恶棍”等同起来,他与其他投资人士相比,只是对市场有更深邃的观察力而已。 如果用道德标准来考察,索罗斯的炒作给韩、泰、马、印尼等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近6000亿美元,经济发展倒退十年之久,所作所为的确令人不齿。但如果我们单从金融范畴来看,索罗斯却是以他独特的方式在揭示金融市场的缺陷,因此他的存在对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这就是索罗斯在市场中的价值所在,如果换个说法,索罗斯很像是“金融市场”这个鱼塘中的鲇鱼。 从受攻击国家来看,索罗斯选择的并非“无缝的蛋”。当时英国与欧洲汇率机制的主导者——刚刚统一的德国相比,在经济发展的多个指标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早在上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很多经济学家的研究都表明,只有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才可能组成统一的货币区。90年代初的英镑危机惩罚了无视市场规律的、特立独行的政府。虽然这次危机无疑延误了欧元的诞生,但自此之后,欧洲货币联盟更加强化了准入标准,这对于欧元的稳定而言功不可没。再看泰国,90年代中的泰国正沉浸在金融市场开放后带来的经济虚假繁荣之中,殊不知自己正处在一种极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资本账户开放,固定汇率制度与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因此在索罗斯的攻击面前只能束手就擒。索罗斯的攻击使得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金融自由化的两面效应,也正是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才没有贸然取消资本账户的管制。英国和泰国的案例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领导人表明了科学规律不容蔑视。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向来被人们认为是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权威。然而,1997~1998年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动迟缓和措施无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满。于是,危机之后,改善国际金融机构管理效率的建议层出不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通过一些新的规则重塑形象。这应当是索罗斯的另一重大贡献。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在索罗斯这样的投机高手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前,发展中国家才能有更加注重经济安全的危机感,国际金融机构也更有提高其管理效率的动力,金融市场才能更加完善。索罗斯退隐了,或许是受到俄罗斯金融市场失手和网络股投资失败的打击,或许是要寻求新的生活方式。但在不少人弹冠相庆的同时,笔者更想祝福索罗斯先生能够安享晚年,并期盼国际投资界能够再诞生一位与索罗斯旗鼓相当的投资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