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幸存者波塔宁的天路历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 13:39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这个老寡头正以一个知错就改的大慈善家的形象来清洗过去的原罪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只是另一个寡头,他只是那些如俄罗斯玩偶般不停地从叶利钦的袍底钻出的一个又一个以不可告人方式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的寡头中的一个。对这样的寡头,俄普通民众的深恶痛绝情绪在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后的反应可见一斑。
然而在北极圈向北300公里外古拉格群岛中的寒冷城市诺尔里斯克,波塔宁在这里是最受爱戴的人。这座北极小城中的绝大多数人口都为波塔宁控股的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Norilsk Nickel)——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资源公司工作。 在苏维埃时代,这座大型国企所在的城市曾是斯大林放逐政治异己者之地,一度生产凋敝,工人的生存状况极度恶化。甚至在1990年代初,废墟般的工厂区里还到处可见政治犯被草草掩埋的白骨从浮土中露出地表,恍如地狱中的场面。 而现在,诺尔里斯克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这里的工人月薪达到1000美元,远远高于俄罗斯的平均水平。新的管理团队还实施了一系列社会福利计划,包括为退休工人修建新住宅区。诺尔里斯克人自豪地称道波塔宁斥资3亿美元收购一处美国白金矿,以及他控股的Interros资源集团每年出产的铂族金属占全球产量的90%这些事实。 这一切的变化都发生于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的私有化之后——换句话说,这一派生机都是拜寡头弗拉基米尔.波塔宁所赐。 虽然波塔宁的名字也在别列佐夫斯基所列的在叶利钦时代操纵俄罗斯政治经济的“七寡头”里,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同那些在黑社会中盘根错节的寡头们相提并论。“那些寡头们逐渐失去了他们破坏性的影响力,而我不会失去我的积极的影响力。” Interros兴衰 波塔宁乐于强调自己与其他寡头不同的出身——他出生于莫斯科一名前苏联外贸部高级官员的家庭。在其他寡头不得不白手奋斗的年轻时代,波塔宁已经依靠家庭背景进入莫斯科的精英学校——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即入外贸部,从事原材料进出口贸易工作。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波塔宁辞去政府工作,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Interros,在他背后撑腰的是当时俄罗斯最大的原材料出口商。 他的第一桶金则是在1993年开办联合进出口银行(Uneximbank)赚到的。其时正值俄罗斯的非国有化改革初起阶段,即所谓丘拜斯私有化或债券私有化阶段,实行的是通过给所有公民(包括婴儿)发放私有化债券的形式来分配国有资产。波塔宁以一万美元成立的Uneximbank只是数千家一夜之间冒出的私人银行中的一个,这些银行均号称要为俄罗斯的经济重建提供服务,而事实上,其中的多数中小银行是为腐败官僚和黑社会组织所控制,那些财力雄厚的大银行则为寡头所有,它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进入有利可图的国有资产收购交易。这一阶段改革结束时,私有化债券都集中到这些银行手中,他们利用债券控制了数千家国有企业。 1995年,俄罗斯的非国有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大型国企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再拍卖或招标出售股份。波塔宁在此时被聘为政府顾问,协助设计改造和出售方案。 在其他寡头的支持下,波塔宁设计出了著名的“贷款换股份”计划,即政府通过出让国有企业的股份给私人银行和金融机构以换取其急需的贷款。名义上,该计划是为解决政府的资金困难,而在操作上,如众多外部人士所诟病的,这项计划被叶利钦政府中握有权势的人所操纵,严重地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贷款换股份计划表面上以拍卖形式实施,然而并非所有有意竞拍者都能获得邀请。据称,叶利钦的女儿坦娅对竞拍者的名单有强大的影响力。 正是在波塔宁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和一手操纵中,他如愿以偿将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收入囊中,除此之外还有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公司Sidanko等一系列工业企业。在诺尔里斯克镍矿的拍卖中,波塔宁的Uneximbank银行被政府指定为主持者,波塔宁以1.701亿美元(比起始价1.7亿美元仅高出10万美元)胜出,获得诺尔里斯克镍矿38%的优惠股和51%有表决权的股份,另一竞价者3.5亿美元的出价则被判为无效。与国际上的交易所对其40亿美元的价值评估相比,波塔宁付出的代价就像一场玩笑。 “这的确不好,”事后波塔宁在谈到此项拍卖时说,“拍出的价格太便宜了。但是让我们停止讨论它吧。这虽然不好,但至少解决了给它(诺尔里斯克镍矿)找一个更好的主人的问题。” 1996年,波塔宁在总统大选中为叶利钦连任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任命为叶利钦政府的第一副总理,专司经济改革,这使他成为所有寡头中担任政府职位最高的。在任的一年中,他被指责以权谋私。其中之一是他颁布了一项针对性的减税政策,使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省去了巨额税款。 4年之内,Uneximbank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膨胀起来。至1997年,其资产已达37亿美元。这一年,乔治.索罗斯出资9.8亿美元协助波塔宁完成了用18亿美元对Svyazinvest电信公司25%股权的收购,英国石油也投资5.71亿美元收购了Sidanko石油10%的股份。与此同时,波塔宁还从西方银行和欧洲债券设法贷到6亿美元用于收购国企。尽管以西方标准衡量尚嫌小,Uneximbank此时已是俄罗斯最大最有权势的私人银行之一。 1998年4月,波塔宁大肆铺张地庆祝Uneximbank成立五周年。巨大的广告牌遍布莫斯科街头,Uneximbank在广告上化身为众神之王宙斯,宣称它将“像自然一样亘古不朽”,最终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银行。 豪言壮语犹在耳边,俄罗斯便爆发了经济危机,卢布大幅贬值,大量持有政府短期债券的银行纷纷倒闭。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波塔宁的帝国坍塌了。到1999年初,Uneximbank已负债20亿美元,净资产几乎为零。2月,它拒付欧洲债券2.5亿美元的借款。从1997年的巅峰时期至此时,波塔宁控制的三家大型企业——诺尔里斯克镍矿、Sidanko石油和Svyazinvest电信的市值已从310亿美元狂跌至38亿美元。索罗斯在其所著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一书中公开承认,持股Svyazinvest是他投资生涯中“最失败的投资”,此时他和波塔宁共同持有的该公司25%股份大约值50万美元。Sidanko石油被多家债主向法庭提请破产,最终在2001年转手给了另一个寡头弗里德曼所控制的TNK石油公司。 重新上路 随着2000年上台的普京誓言要“将寡头作为一个阶层消灭”,同样是在叶利钦政权下发迹的波塔宁行事开始处处小心谨慎,尽管他并没有公然表露政治野心。就在媒体大亨古辛斯基被逮捕后不久,俄罗斯检察机关就对诺尔里斯克镍矿的私有化过程提出了质疑,质疑的要害正是价值被低估,拍卖被操纵。作为回应,波塔宁一面辩称交易并无违法之处,一面迅速追加了1.4亿美元,作为补偿对该公司价值的低估,并藉此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 在政治上,他不与普京公然作对,反以颇为合作的态度招架对其财产来源问题的攻击,并委婉地承认普京对寡头进行打击的合理性。“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间划了一条边界,而我绝对不会越界,”2003年,波塔宁公开表态说。 为了响应普京提出的对社会多做贡献的号召,波塔宁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每年至少拿出100万美元救助孤儿和设立奖学金,目前为止,弗拉基米尔.波塔宁慈善基金会已资助了100所学校和超过1500名学生。而在他的诺尔里斯克镍矿矿区,波塔宁也不吝钱财地兴建社会福利和环保工程。2000年,他投入166亿卢布用于修建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在他的手中,诺尔里斯克的生活水平达到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后寡头时代的波塔宁依靠自己在商业和政治上的双重才能顽强地存活了下来。Uneximbank垮掉之后,他将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及其它有价值的资产装入Inteross控股公司和几家离岸公司以渡过难关,并乐观地等待情况好转。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兴致饱满的波塔宁甚至还邀请了100位朋友到法国的滑雪度假地大肆狂欢。 随着俄罗斯经济在普京治下的复苏,波塔宁的Inteross也开始重振。在2001年按销售额排的俄罗斯5大私营企业中,Inteross以年销售40亿美元的规模排名第四。2003年,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则完成了52亿美元运营收入和8.6亿美元利润。在Forbes杂志2003年俄罗斯富豪排行榜中,波塔宁以54亿美元的身价名列第四。 和阿布拉莫维奇相似,波塔宁开始在西方世界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地。在接连传出他对英超球队阿森纳和曼城队的收购意向消息的同时,波塔宁还在试图打进艺术品收藏界这一上流权贵们的小圈子。2002年,波塔宁从已经倒闭的Inkombank银行手中以100万美元买下了俄罗斯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的著名作品《黑方》,将其捐赠给俄罗斯文化部,创下了俄罗斯艺术品国内拍卖的最高价格。 通过一系列收藏和对俄罗斯博物馆的捐赠,波塔宁还获得了纽约著名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接纳,在其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交换,他承诺对该基金会每年至少捐款100万美元。 波塔宁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来到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第一次出席董事会的那天,博物馆富丽堂皇的门厅里堆满了刚从巴西运来的巴洛克雕塑,天使和圣徒的塑像围绕着巨大的圣坛,天花板上的射灯如繁星般照亮着圣坛上的黄金叶片,仿佛天堂之门正在波塔宁面前打开。 (文/《环球企业家》□ 出自:2004年10月 总第1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