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茂:世茂集团全线扩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 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文/吴迪 2003年起,许荣茂重点抓两件事:一件事是调整世茂集团的产业结构,增加经营性物业;另一件事是在开发区域上向二线城市扩张。 进军商业地产 “住宅销售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资金回笼最快的运作模式,但对于大型地产商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就必须拥有一定量的经营性物业,才能保障公司的平稳发展。”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吴少聪坚持的观点,也是和黄、新地等香港大型开发商的一贯模式。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即将在一两年内完成商住并重的经营模式。 世茂股份前身是上海万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世茂投资入主。由此而得的世茂国际广场(原万象国际广场),成为今后世茂攫取利润的一块瑰宝。 万象广场改造而成的世茂国际广场,将以165米长的店面成为在市中心拥有最长幅面宽的大型商业,该商场及酒店总投资35亿元。该项目预计2005年即可封顶,预计10年收回全部投资。 除了世茂国际广场之外,世茂今后两年在上海的物业开发将继续倾向商业地产。世茂佘山国际会议中心,已经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并将于2006年全面竣工运营。除此之外,世茂集团还有三个五星级酒店正在前期运作中,而北外滩的写字楼项目也正逐步浮出水面。 尽管在商业地产开发上,世茂提速明显。但许荣茂否认了这是由于住宅市场利润渐薄而催生的转型。 “商业地产的开发只是集团战略上的考虑,并不影响住宅项目,世茂所要完成的是商住并重的开发模式。”许荣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公司在近年内将全力拓展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但住宅销售仍将是集团获利的主要保障。 滨江模式 据许荣茂之子、世茂集团现任执行董事许世坛透露,2005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全国十个城市的布点就基本可以落实。“滨江模式”就像一个模板一样,在全国二线城市中不断复制,并成为集团迅速累计财富的固定通道。 “世茂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品牌,而它给我们带来了政府的支持,以及好的土地。”许世坛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府在做规划,推介土地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引进一些大的开发商,由此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档次,而这样一来,世茂在拿地之初就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而随之衍生的,就是更大的利润空间。” “滨江模式”是许荣茂的金矿,亦是世茂扩张的资本。 2001年,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的世茂滨江花园引发房地产市场轰动,该楼盘占地27.5万平方米,仅拆迁费就花了20亿元,而当时这个并不被认可的项目,却于2001、2002、2003年连续3年获得上海市房地产销售额第一的佳绩,如今已经取得了销售100亿元的业绩。 此后,2003年,位于福州闽江沿岸的福州世茂外滩花园对外发售,销售同样火爆,同等类型的物业开发已经成为了世茂集团最为高效迅速的敛财途径。 稳定的收入亦成为加速扩张的信心保障。“滨江模式”甚至正在向海外蔓延。 2004年5月28日,世茂集团与马来西亚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CANAL CITY CONSTRUCTION集团在北京嘉里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运河城”项目。 2004年6月16日,世茂集团和俄罗斯滨海公司在第15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就合作开发“绥-波”贸易区项目签署协议。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齐内”互市贸易区,面积4.53平方公里,根据协议,世茂集团全面负责贸易区的整体规划和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