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国枢:三种角色集于一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07:46 和讯网-财经时报 | ||||||||
詹国枢:三种角色集于一身
本报记者 席斯 詹国枢简介 1949年出生,四川西昌人。中共党员。“老三届”高中生,曾插队下乡当知青,后调到四川省会东县文化馆及县委宣传部工作。197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82年到《经济日报》工作,历任记者、版面主编、国内部主任兼研究所副所长、编委兼工交部主任、副总编辑。1994年11月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 现任《经济日报》副总编的詹国枢是“老三届”中的学长,因为父母支边到了偏远地方,小时候的詹国枢没有人看护,当地又没有幼儿园,父母就将他直接送到了小学一年级,那年他才5岁。 詹国枢上山下乡的地方是金沙江畔的一个公社,条件非常艰苦。多年来,詹国枢一直在思考当年上山下乡的价值,他认为,如果去了对个人成长将是一笔财富,如果没有去,那根本没有必要。 詹国枢谈自己时,总要以“我们这一代人”来表达,他说:“因为有那十年的经历,我们这一代人了解农民疾苦,我们这一代人心态不浮躁,平和实干,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工作、珍惜生活。”1977年,他们那一代人有机会参加高考,实现理想,所以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对邓小平充满了感激之情。” 1982年,詹国枢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来到《经济日报》,三年内即成为部门负责人,第四年晋职为主任,第十年进入报社领导班子。在工作岗位上,詹国枢囊括了新闻界的三个最高奖项——“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认为,自己能够独揽三项大奖,除了自己的能力外,《经济日报》给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经济日报》今年10月11日将全面改版,詹国枢近来一直忙于改版前的内容、业务和人员调动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被“十万火急”的事情打断。 根据自己目前的状态,詹国枢总结自己有三种角色:副总编辑、票友经济学家、记者。 从事多年经济新闻工作,詹国枢对经济学理论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经过多年钻研,他发现,经济学理论并不复杂,可以利用自己的所长,把经济学的深奥理论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普及经济常识。 于是,他在《经济》月刊开辟了专栏“深意浅析”,通过通俗、易懂、平实的风格,解释枯燥难懂的经济学理论,或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新的理论。他的“消费五层次论”、“幸福公式”等已广为流传,被称为具有人文色彩的经济学理论。 以“消费五层次论”为例,他非常简单地把人类千变万化的消费行为明确划分为五大类:触觉消费、味觉消费、嗅觉消费、听觉消费和视觉消费。视觉消费是人类在满足其他消费需求后所追求的最高层次的消费,解释了一些过去不容易解释清楚的消费现象。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可以从视觉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衡量,所占比例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詹国枢直言,自己在报社领导中是写稿子写得最多的,产量比较高。在《经济日报》的22年,詹国枢每时每刻都在以记者的视角,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出问题。 最近,詹国枢正在做一篇解析“市场缺陷”的文章,他认为,虽然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市场的自身毛病也很多,因为市场是盲目的、自私的、不公平的。为什么北京的交通如此拥堵,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市场的盲目性,土地审批过度,到处都是房地产开发,到处是容积率高的楼房,现在一个小区的居民常常都在5000人以上。 市场也是自私的,为了局部利益最大化,市场可以损害整体利益;市场也是不公平的,由市场决定的一次收入分配往往差距很大,通过税收杠杆(所得税)二次分配可以减少收入差距。所以,既要搞市场又要搞调控,市场是方向,调控是手段,市场方向不能变,调控的手段不能松。 詹国枢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的把握和导向与以往不同,面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他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下去,对此他有信心。 詹国枢坦言,第一个角色是行政赋予的职责,总会有还给组织的一天;第三个角色则需要体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自己;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第二个角色,所以退休以后他会一心一意致力于这项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