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建立资本约束机制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7:0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蒋超良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难以有效约束,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居高,银行风险不断积聚,资本充足率下滑,甚至达不到8%的最低标准,制约了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

  《办法》一方面体现了审慎监管的原则,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实施了严格的资本约束,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资本资源具有稀缺性和趋利性的特征,对业务扩张具有硬性约束。通过资本约束可以防止由于规模盲目扩张,导致风险资产急剧增加,非预期损失没有相应资本覆盖,银行风险不断积聚的局面出现

  今年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办法》依据国际监管标准,吸收了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建设的一系列成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在制度的审慎性方面达到了1988年资本协议的要求。《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资本约束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同时也表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制度等方面与国际逐步接轨。

  制度安排

  一、资本充足率偏低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获取收益。在这种主要依靠扩张规模获取盈利的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很难有主动调整和控制资产规模的动机和能力,商业银行为了达到一定的利润目标,除了扩大资产规模之外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缺乏正常的资本补充渠道,核心资本主要依靠每年经营利润增长中的未分配利润补充,数量上十分有限,又没有补充附属资本的合法债务工具,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幅度一般都远大于其资本增长的幅度。虽然早在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和1996年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都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要求,但由于一方面在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上相对宽松,没有体现审慎原则,计算的资本充足率难以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上的缺失,监管当局对资本不足的商业银行也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由于上述情况的长期存在,加上受公司治理结构、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难以有效约束,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居高,银行风险不断积聚,资本充足率下滑,甚至达不到8%的最低标准,制约了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

  制约瓶颈

  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监管当局控制银行风险提高整个银行体系抵御风险能力的监管目标和制度安排

  资本高低反映了银行抵御非预期损失的最终能力。因此,资本充足率指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最重要指标。《办法》在资本监管上体现了审慎的银行监管原则,旨在通过强化对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来控制银行风险和保证银行体系稳定。

  一是《办法》严格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标准,保证资本充足率指标比较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办法》在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的最低标准的同时,还要求商业银行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上,并应至少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另外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权重方面制定了更为审慎的标准。

  二是《办法》明确了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措施。《办法》根据资本充足率的状况将商业银行分为三类,并采取差别的监管措施,特别是对资本不足和严重不足的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厉的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分析与预测;限制其资产增长速度;降低风险资产规模;停止支付股息;限制增设新机构和开办新业务等。对资本严重不足的商业银行,甚至要求调整其高级管理人员和依法对商业银行实行接管或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

  三是《办法》强化了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披露资本充足率信息,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并表范围、资本、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置于社会、舆论、公众的全面监督之下,强化了市场约束作用。

  四是《办法》规范了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办法》在严格资本监管的同时还明确了计入附属资本的有关条件,规定重估储备、长期次级债务工具、可转换债券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可转债等形式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另外,《办法》还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实际情况规定了至2007年1月1日达到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过渡期安排。

  《办法》上述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安排体现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精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实施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上作出了较为严密的制度安排,从而达到从总体上控制商业银行风险,提高银行体系抵御风险能力,保证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监管目标。

  风险管理

  三、《办法》实施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将资本监管作为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并期望通过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来强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办法》一方面体现了审慎监管的原则,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实施了严格的资本约束,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树立先进的银行经营理念。由于资本是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受资本约束,商业银行必然要转变经营思想,从以往只注重规模扩张转变到注重投入产出实际效益的衡量上来,将资本回报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作为核心内容加以考核管理,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由于资本约束,商业银行就要积极主动调整实现业务增长和盈利的经营模式。为实行经营理念和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就要立足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加强对市场细分的研究,明确核心业务领域和资源投入的重点,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业务定位,把有限的资源向重点业务倾斜。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大力调整资产结构,实现银行资产多元化运作和努力提高中间业务,特别是非资本支撑性业务的比重来达到既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又能逐步提高资本收益率的经营目标。

  第二,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利于促使商业银按照审慎经营原则,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之上,将专项准备从附属资本中剔除。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将贷款风险分类作为充足拨备的前提,严格贷款分类标准、严密操作程序、跟踪稽核检查,审慎实施贷款分类,并足额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只有进一步细化贷款分类,及时识别、准确计量和跟踪监控贷款风险,调整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造信贷流程,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确保资本充足率计算的真实、准确。

  《办法》要求商业银行重视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制定和实施稳健的经营战略,并贯彻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应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强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风险评价机制,要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把银行整体目标分解为各产品线和各业务系统的目标,并根据各业务系统和产品线风险来分配资本,把风险管理落实到业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第三、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实现持续、稳健、健康发展。商业银行要按照《办法》要求,制订资本充足率达标规划并确保有效执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几年内的业务发展、资产扩张、资产结构调整、资产处置、盈利水平以及外部筹资的数量、方式和可行性,保持资产与资本合理均衡增长。商业银行要制定稳健的经营策略,追求可控风险下的持续发展。衡量商业银行稳健性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银行自身持有的资本水平、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以及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为维持平衡的资本结构,商业银行应该实行稳健经营方针,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足各项准备,保持适当的利润分配率,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业务的持续增长。

  资本约束

  四、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切实提高交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交通银行要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通过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和公开上市“三步曲”,稳步推进内部改革,建设一个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一)多渠道扩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历史、机制、体制等原因,资本充足率偏低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一直是困扰交通银行发展的两大问题。最近在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银行通过财务重组、引进内、外资以及发行次级债务补充资本金和集中处置不良资产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资本得到补充,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不良贷款大幅度降低,资本充足率指标和不良贷款占比指标均达到了监管当局的规定。同时交通银行引进外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通过引进外资不但是引进了资金,充实资本,更主要的是要引进外资银行先进的理念、管理、产品和技术以及新的体制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交通银行公司治理的制度性框架已基本建立,近期交通银行将以符合金融监管机构规定、符合国际商业银行通行规则的要求为基准,修订《交通银行章程》。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使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达到公开上市的要求。并通过公开上市,形成有一定刚性约束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使交通银行真正成为规范化的公众持股银行。

  (三)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推进交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要从文化理念、制度安排和技术工具应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交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一是确立交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健全内控机制的前提下,按照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标准,更新交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通过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再造,以及引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建立一流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将“高质量、高发展、高效益”作为全行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的文化内核。三是调整交通银行风险管理的偏好,要以股东的风险偏好作为交通银行的风险偏好,以股东对风险的容忍度为风险极限,用风险偏好来调整国家、股东和客户的利益关系。四是实现由风险资产管理向资产风险管理的转变,将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从着重于事后监控向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管理转变。

  (四)引入经济资本分配考核管理理念,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由于资本资源具有稀缺性和趋利性的特征,对业务扩张具有硬性约束。通过资本约束可以防止由于规模盲目扩张,导致风险资产急剧增加,非预期损失没有相应资本覆盖,银行风险不断积聚的局面出现。从2005年开始,交通银行将全面实施并逐步完善以经济资本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以质量为基础的内部评价考核制度,经营目标责任制和任职评价等各项考核都要体现经济资本的管理要求

  (五)重新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再造交通银行风险管理的保障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类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规范各专业委员会的运作,健全组织体制、议事规则和相关制度。要建立覆盖所有人员、所有业务以及每项业务全过程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要消除风险管理上的盲点,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通过运用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和工具,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要立即启动内部评级体系(IRS)工作,为构建交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体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为交通银行行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风险管理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