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芳深陷财富陷阱 原罪背后是苦涩潜规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17:23 赢周刊 | ||||||||||
很多人习惯把民营企业家的犯罪说成“原罪”,“原罪”之说成为很多企业罪犯的说词。有如将一碗清水倒入一盆浊水中,又何辨清浊? 官商勾结,古已有之,在《官场现行记》里早有描绘。很多中国的富豪,绝大多数是因为行贿送礼而犯罪的,但反之就没有机会,如果不投靠一个足够大的政权,就不可能发展。很多时候,一个小衙门职员就会把你扼杀在摇篮中,正所谓骑虎难下,一旦开始第一次
是的,中国的官吏无法杜绝腐败。而腐败更是容易在经济发达或者法制不完善的地区孳生。这时,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坐到了一定位置上,就必须作出选择,要与某些人同流合污,至少要和光同尘,直到身不由己变本加厉地腐败;如果想清清白白,就像一个异端,或许走不多远就被干掉了。 所以,有人认为整个吏治不是一粒老鼠屎和一锅粥的关系,而是一粒米掉进了粪坑里面,无论捞出来再怎么洗,也是臭烘烘的。所以赖昌星说的有道理,中国好多大的罪犯落网,或多或少是政治体制的原因。 而造成原罪的相当大的原因,就是不完善的政治制度。 赢周刊记者 黄婉华 美国电影《big fish 》描述了一个美国梦,一个小人物如何走出他成长的小村庄,经历人事以后终于成为一代富豪。成功的机会看起来都像那么偶然,但所有看似不关联的人和事背后必有它的关联性。 所以电影还是电影,张国芳的发家史带有传奇色彩,最早以“甘肃首富张国芳涉案调查”将张案曝光的《南方周末》,在报道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出身浙江农村的张国芳,早年颠沛流离,终有小成。如果他没有继续往前走的话,他原本可以是一个生活安稳的木匠、家具商人。但他终于成了甘肃首富,财富暴增至近10亿元,这一过程本身就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失控的财富 正是失控的财富,把昔日的小木匠推向了不归路,张国芳没能继续他的传奇。 很多人把民营企业家的这种财富的迅速积累、膨胀,然后又如昙花一现般衰败,解释为民营企业的财富原罪。据说,原罪的产生是上帝为人类设下的一个圈套。上帝在创造了人之后,制定了规则,人和上帝的形象是一致的,区别是人比较笨,人终究会变成聪明的,因为上帝令蛇去诱惑夏娃——上帝为亚当准备的女人,而亚当听信了夏娃,吃了智慧果,就有了原罪。但是,上帝知道人一定回去吃智慧果的,因为这是设计好的。 那么,张国芳在他的企业生涯中有的选择吗,还是他也是一颗被设计的棋子而已? 张的起家,昔日的同僚认为来自于西湖床垫和精品家私城。据了解,今年50岁的张国芳生于浙江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文化,21岁闯荡至甘肃定西,凭借其精湛的木匠手艺,创办沙发厂,其研制的“西湖”牌床垫曾畅销一时。 他在1990年代后期前往兰州。在数年的时间里,他奇迹般地成为甘肃首富,并在去年登上中国百富榜,其旗下除拥有一家年销售额达10亿元的购物广场外,还包括一个国际博览中心和一个五星级酒店等16家企业分支机构。 成功者头上的光环都是一样的;失败者的遭遇则各有千秋。财富和名誉是一个人的名片,张国芳的名片曾经印满各种头衔,全国工商联合会执委、甘肃省工商联副会长、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人大代表、甘肃慈善协会副会长等,同时是由他本人倡议发起的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可以看见张国芳作为一名商人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这些也成为张国芳企业发展的资本。 把企业做大是每个民营企业家的梦想,而做大这个想法没有一天不在困扰着张国芳。他曾经说过:“2004年对甘肃的每一位浙江企业家来说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机遇,目前许多浙江在甘企业家发展思路不清楚,不明确。有些老总手里有几十万,几百万,但不懂怎么利用,所以企业要再发展,就要更新经营思路,冒一些险是值得的。” 于是,张国芳迈出了铤而走险的一步。 伏法的最通用理由:偷税 关于张国芳是如何迈开非法操作的第一步的,所有和张国芳有关的企业,此时面对这个问题都避讳莫深,记者在致电兰州国芳置业有限公司和国芳百盛购物广场的时候,电话的那头传来不耐烦的声音,并拒绝接受采访。 有消息道,6月17日,在给甘肃省委书记苏荣的《危机报告》中,国芳百盛列举了张国芳协助调查之后资金、供应商、人心稳定等方面出现的诸多危机。而从兰州百盛工贸集团的电话则一直无法接通看来,张氏帝国此时已深陷危机。 关于张氏落网,最普遍的说法是“涉嫌虚假注册中外合资公司”,骗取国家税收优惠且数额巨大。 据了解,如果是正常的内资企业,企业所得税最高可达33%,而如果是涉外企业,在甘肃,综合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最低可执行7%的标准。 根据2004年7月1日,兰州市第13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主任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兰州市公安局提交的请求同意对张国芳代表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报告草案。这份报告中提到,张国芳于1996年虚假注册了一家名为兰州国芳置业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资企业,非法领取营业执照,骗取税收减免560余万元。 偷税成为张国芳伏法的官方理由。 神秘合同 甘肃政界针对此案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张国芳借助某官员之力,以低价拿到了兰州市心脏地带东方红广场的地,并建设了目前处于风暴漩涡中的兰州国际博览中心。 在媒体的追踪调查后,可以确定的是,在建设兰州国际博览中心时,张国芳因资金不足,曾与地方政府达成了一个秘密合同,内容大体是:张国芳免费取得土地使用权,甘肃省与兰州市财政将各支付6000万及4000万元建设资金,政府拥有5—6层产权及7—8层兰洽会期间40天的免费使用权,兰州国际博览中心作为兰洽会永久性主会场。 关于张国芳的问题,各方都是守口如瓶的态度,张国芳极有可能与“行贿”该省前任某官员有关。据有关人士透露,涉及张国芳的“问题”并非甘肃方面在查,而是中纪委直接掌管。该省委某领导曾在高级别的内部会议上,要求凡是与张国芳有过“经济关系”的赶快交待。据说张国芳可能与40多位官员“有染”。 由此可以判断,张国芳的“问题”可能不只是外界猜测的那样。对此,有媒体曾采访与张国芳有一定组织关系的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他们都不知道具体情况,更无从了解。“坦白地说,这个企业有许多问题,包括我们这里的一些人都会受到牵连。”工商局一位人员不经意地说。 可见,张案背后织起了一张巨大的利益关系网,随着张的浮出水面,将有更多的大鱼小虾被牵扯进来,更多的幕后疑点还没有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