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钱、挣钱和找钱--珠三角地区的三代企业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8:52 《商务周刊》杂志 | ||||||||||
文/胡泳 建国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下表总结了这几十年的突出变化。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中国企业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于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战略窗口机会很多”,市场几乎到处是一片空白,企业家和商人面临着一个高速爆炸式的增长时代。这一时代流行的是“跟着感觉走”,不需要稳健和小心决策,只需要大胆,需要在政策边缘的冒险,甚至轻而易举就能赚取高额利润。可以说这是一个“捡钱”的时代。此时诞生的第一代珠三角企业家,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大都是学大寨时的支书、队长以及农村能人;他们是农民企业家的初生代,其历史贡献在于,完成了从土地拓荒到市场拓荒的转变。 第一代珠三角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是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和原中山威力集团公司总裁许继海。李经纬缔造的健力宝曾经叱咤中国饮料市场18年,而他最终却落得一个悲怆的结局;铁匠出身的许继海在一个极其简陋的铁铺里创业,凭借威力双缸洗衣机成为洗衣机行业最威风的领袖,“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的广告语响遍全国,而今也早已威力不再。他们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管理落后无疑构成了其“阿喀琉斯之踵”。这一代企业家,企业发迹了,管理还是靠“三通一平”的功夫:即对上融通、对下沟通、横向连通、弟兄们摆平,此种草莽英雄式的小生产管理为他们日后的落败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二阶段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商品开始富余,质量、服务、价格等市场要素逐渐培育成形,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日益挑剔,“价格大战”时有发生,不少初期的创业者被淘汰,市场盲点和战略机会减少,靠数量扩张的传统经营方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由于市场机制和经营规则仍不健全,那些善于“打擦边球”的、钻政策空子的人,仍然有可乘之机;“投机经济”、“权力经济”、官商、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等现象普遍存在。市场依然偏爱大胆的人、机会主义者和有后台背景的人,可以说这是一个“挣钱”的时代——钱不再靠弯腰去捡,而要靠动手去挣。 第二代珠三角企业家中的杰出人物很多:今日集团何伯权、步步高段永平、格力空调朱江洪、TCL李东生、美的何享健……他们的文化程度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不等,其历史贡献在于:完成了从小生产到大市场的转变。如果说第一代的命运几乎是毫无例外地式微,那么第二代的命运则更为复杂,有大起也有大落。曾经一夜成名而又一朝毁灭的VCD行业传奇人物胡志标,算是一个典型。在管理上,第二代企业家最大的特征,是想努力完成从第一代企业家那种家长式管理到现代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的蜕变。 第三阶段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以后,买方市场已然形成,市场饱和度越来越高,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争夺消费者的竞争空前剧烈。消费出现疲软,各行各业都进入微利时代,大多数企业的收益缓慢地、令人痛苦地受到侵蚀。特别是在后WTO时期,跨国公司大举入境,在新的竞争主体面前,竞争实力明显不均衡,使许多本来经营状况就很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市场机制与竞争法规日益健全;行业垄断与地方保护虽然依旧存在,但已受到冲击,不像从前一样“铁板一块”。官商基本上被禁止,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超过权力与行政干预的作用。竞争的智力因素、技巧因素逐步占上风,决策的难度和风险明显增大,一着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企业必须从深层次上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构建稳健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竞争力。可以说这是一个“找钱”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第三代珠三角企业家,大多是专家型的人才,但同时擅长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这一代企业家的历史贡献,在于引导企业走向高科技和制造业的现代化。他们具有丰富、娴熟的现代管理技能,能迅速获取信息,果断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