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等于市场金牌 杜丽能否代言国际品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15:36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王文泽报道 奥运金牌获得者除了获得一定奖励外,究竟有怎样的市场号召力?这一号召力在国际与国内是否相同? 奥运金牌20年常“金”不衰 在美国,运动员在收获金牌同时会获得国际知名品牌的巨大广告收入。在所有美国
广告商多尼.多伊奇认为:“只有运动员同时具备体育技能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才能为广告商青睐。”他说少数赢得奥运会冠军的选手要比那些大牌运动员在广告收入上多得多。“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吸引美国人的目光,成为美国人的‘甜心’”。体操运动员卡莉.帕特森认为,“选手不仅仅是要赢得一块奖牌,还要塑造自己成为那种深受美国家庭欢迎的形象”,很多选手在运动会结束后很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市场价值,玛丽.卢.雷顿在她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二十年间每年仍能有20~25万美元入账,就是例证。 不排除请中国冠军为“可口可乐”代言 美国是这样,国内的情况又如何呢?尤其是外国知名品牌,对中国奥运冠军的市场号力又怎样评价?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可口可乐北京有限公司。 该公司公共事务部刘小姐说,可口可乐公司与奥运会的合作始于1928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可口可乐公司就在第一时间生产三万听金色外包装的易拉罐;奥运期间,为了支持中国代表队,可口可乐还在市场上推出印有中国选手马琳、刘翔和滕海滨形象的纪念罐。 那么为什么选择这几位并非奥运冠军的运动员呢? 刘小姐说:“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参与了奥运,至于他们能否夺金成为奥运冠军,这当然是我们的希望,但不是唯一目标,毕竟成败是一回事,而奥运精神常在。” 那么奥运冠军的市场号召力是否具有时效性?对这一问题,刘小姐表示“人会变,但奥运精神不变”。 “对雅典奥运会的冠军,比如杜丽,可口可乐公司会请他们做代言吗?” “我们不排除这个可能。” 刘小姐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而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孙英才的话就比较坦率,他说,不同的广告主在代言人上有不同选择,这可以理解,但总的一条原则就是回报一定要大于投入。广告主选择形象代言时一般注意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看这人是否在该产品受众中具备足够大的号召力,二是看他是否符合该产品本身的形象特征。可口可乐选择三位男选手的形象制作纪念罐,应该有这么两点考虑。再有就是经济成本因素,这三位选手暂时还不具备奥运冠军头衔,这样,投入的成本比请那些已成名的冠军小得多。而麦当劳和肯德基正相反,他们看重的是冠军的知名度。从总体上说,孙英才认为奥运冠军具有一定市场商业价值,但很难将这种价值具体量化,只能说对于企业或者品牌而言,他们的价值是存在并不可小视的。当然,奥运冠军确实也具有时效性,但这种时效性并不必然以奥运会的四年为周期。那些形象好、健康而远离绯闻的奥运明星,如果不发生什么变故的话,甚至可能持续更长久的时间。反之,也有一些运动员因为个人问题,比如婚姻等等,逐渐淡出,远离了公众的视线,其市场价值也就会随之减弱直至消失了。 他还指出,不论奥运冠军市场号召力有多大,都不能掩盖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毕竟后者才是无价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