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张欣:调和商业与艺术 走在亚洲巨变最前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16:03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穆易/北京报道

  “什么时候我能赚到1400块钱一个月多好啊。”

  ——20年前在香港电子厂做女工时候的理想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呗!你不表态,人家就认为你没想法,那谁会信赖你?让步?如果你是对的,就不能让步,也不该让步!”

  ——如今的她依然如此倔强

  在豪华的嘉里中心写字楼里,张欣的办公室很朴素,面积只有两三个职员位子的大小,桌椅也与普通职员的无异。墙上的记事板挂的不是工作日程,而是丈夫潘石屹、孩子潘让潘少的照片。桌上是郊区的寓所“山语间”夜景。她一说话就笑,一副很单纯的样子,幸福两个字仿佛就写在上面。

  其实,张欣的经历就像一部中国版的《大卫·科波菲尔》,不过主角是女性。她5岁随母亲到五七干校,玩具是身边的几头小活猪;14岁到香港,到电子元件厂当了女工;后来,她用打工攒的钱去英国读秘书学校,并一直读到了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毕业后到华尔街高盛银行做投资顾问,嫁给潘石屹,然后成为中国当今建筑业最杰出的女性。

  建筑艺术推动者

  张欣的形象似乎更多的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及转型相联系。2004年1月,张欣作为中国大陆唯一获奖者获得“万宝龙艺术赞助”大奖,奖励她为艺术推动做出的杰出贡献。评审委员会称,他们颁发这一奖项,“不仅考虑到赞助人的资金承诺,而是更看中赞助人超常的个人承诺与参与。尤其今天在政府和商业减少或者未能对艺术进行更多的支持的情况下,赞助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早在2002年,张欣在威尼斯双年展就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成为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一位获奖的非建筑界人士。当时,在谈到应该如何推动建筑艺术时,张欣总结了三点,一、好的建筑艺术应该得到社会承认,把艺术推向大众的最有效手段是商业化;二、所谓亚洲精神就是要反权威,过去欧美是世界建筑的中心,现在轮到亚洲、轮到中国了,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舞台,这里将会产生世界最伟大的当代建筑;三、中国进入了建筑时代,发展商要有责任感和历史观,因为我们做的事决定了未来中国几十年的面貌。

  张欣说,我看到一个建筑设计作品时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是不是喜欢,只有自己喜欢才能投入热情去完成它;第二,能不能卖出去,我相信一个好的艺术产品应该有它的市场;第三,能不能经得住历史检验。

  调和商业与艺术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人们感觉优秀人才都在从事商业活动,文化艺术在走向衰落,而张欣说:“其实不是这样。我认为商业和艺术不是矛盾的,好的艺术作品在商业上同样可以成功,反过来,在今天,商业才是推动艺术的最好手段。”

  北京著名的“长城公社”便是张欣女士的远见与追求结合的新标志。它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建筑博物馆,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一露面,就吸引了世人惊诧的目光,又因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而享誉海内外。

  在监督她那些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张欣非常清楚现代的中国城市可能会有多么压抑和混乱。“到处都很难看,而且杂乱,”她说,“这正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地方。”

  她会担心陷入地产泡沫吗?张欣说不会。因为她的建筑大多数都是面向志存高远的新一代中产买主,他们对价格敏感,是市场上最稳定的群体。“这些人并不热衷宏伟的大堂,”她说,“他们要的是宽带和好地段。”如果真碰上不好的时候,张欣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应对。她说:“我不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在许多方面,这就能让你更加强硬地推行你的计划。”

  生意、兴趣和特长,在商界能把这一切统一起来的人是幸运的商人。对于张欣来讲,商业的嗅觉和艺术的灵感不是存在于她的脑子里,而是深入于她的骨子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张欣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