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抢饭碗 美国害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 12:42 《财经时报》 | |||||||||
【财经视点】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1990年崛起,以至今天踏入21世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世界刮目相看。跨国企业因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及被视为甚具潜力的庞大市场,纷纷把生产线搬进大陆,IBM、微软、数码通、爱立信等国际品牌,如今遍布神州大地。6月初的哈尔滨啤酒(0249,HK)收购战,引来全球两大啤酒生产商激烈争夺,中国对国际大企业的吸引
但另一边厢,发达国家的“打工一族”,却直指中国“输出失业”。 企业把生产线迁往大陆,意味职位也会随之而去。位于美国底特律的联合汽车工会近期抱怨,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的工人能跟中国工人低廉的工资以及可怕的工作环境竞争。该工会曾被视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会,但近年因汽车行业职位减少,会员人数锐减。 上月访华的美国财长特使保罗·斯贝尔茨(Paul Speltz),接受《财经》访问时坦言,在美国,即使普通老百姓,都把“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整天挂在嘴边。 《纽约时报》亦有专栏作家,写了以下的场景:儿时父母对我说:“把晚饭吃完吧——中国人正捱着饿呢。”但我则想对女儿说:“把你的功课做完吧——中国和印度人正渴求你的职位呢。”在文章结尾,又补上一句:“你的孩子做完功课没有?” 面对此情此景,相信世界各地的打工一族,不禁要问:中国的“吸星大法”,会否把我的行业吸进去?而企业亦要想一想:我是否应转往中国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亦刊出系列文章,探讨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更按行业的不同特性,设计了一个计分制度,为50种产品排名,预测该产品的行业是否适宜转往中国植根。该计分方法以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定位、供应链及生产过程来为产品打分,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则表示产品适合迁往中国发展;而40至60分的产品,迁往中国发展虽享有部分优势,但亦非容易的决定;40分以下的产品则不宜在中国发展。 结果显示,最适合在中国发展的产品有鞋(79分)、衣服(74分)、小型家庭电器(70分)、肥料(70分)及货品磁石(70分);最不宜前往中国发展的产品有打印机(29分)、书本印刷机(28分)、镜片制成品(28分)、涡轮机扇叶(28分)及军机(18分)。一般来说,需要低技术、廉价劳工,其产品又不需太多改动的公司,较适合迁往中国;而产品涉及高度产权知识的公司,则不会因搬往中国而有利。 其实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如印度、南非及东欧等亦有“抢夺”发达国家就业机会之嫌,不过就目前国际舆论来看,中国仍是“头号”众矢之的。 据《香港经济日报》 |